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

胎儿阶段,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这样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体重

小于2500g

胎龄

小于37周

相关数据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临床数据首次公布。该队列研究由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牵头建立,将25个省、直辖市的57家三级医院的10823例早产儿(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纳入2019年统计数据,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

报告显示,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中,30-31周占49%,小于28周占17%;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中,低于1000克占19%;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的总存活率为88%,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早产儿的总存活率为86%;纳入队列研究的患儿中,79%好转或治愈出院。总体上,随着国内新生儿医学的进展,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在全球范围内,早产是5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早产儿由于机体器官系统发育未成熟,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脓毒症、脑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多种严重疾病。

近年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通过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在国内25个三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开展质量改进研究,以降低早产儿严重疾病发生率,结果显示:如经过积极治疗,出生体重为1000g—1500g的早产儿存活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新生儿协作网将通过协作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降低严重疾病发生率。

中国新生儿协作网是致力于新生儿医学相关研究的协作性研究网络,旨在建立和运行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目标人群标准化数据库,为中国和国际研究者开展新生儿/围产医学领域高质量、合作性临床研究提供平台和机会。[1]

保护措施

国内外专家共聚分享探讨超早产儿临床治疗经验

会上,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科主任Eric C. Erichenwald教授,及新生儿及婴儿慢性肺疾病项目主任张华岩教授,就“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无创性通气支持”及“美国重症慢性肺疾病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等国际治疗经验进行了分享。

同时,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NICU主任、香港浸信会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张錦流教授,台湾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主任江明洲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冯琪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副主任齐宇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耿、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杨明等两岸三地知名儿科专家,就超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早产儿的临床治疗热点和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不仅为救治存活更为实现高质量生存

杨明介绍,作为有着国际医疗理念的医疗团队,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团队并不仅仅满足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更利用先进的护理和医疗资源及理念,在儿内儿外科、眼科、临床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以及放射、超声、实验室等辅助科室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和后遗症。

同时,和睦家儿科形成了儿科医生进驻产房、高危新生儿观察、新生儿转运、危重儿急救、以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高危儿的随访干预、遗传代谢疾病的随访和诊治等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儿科医生进驻产房作为和睦家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特色之一,儿科医生会在所有产妇分娩时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保驾护航。有新生儿抢救经验的儿科医生以及具有NICU护理资质的护士共同参与协同救治、转运,完成从产房或手术室再到NICU无缝衔接,达到完善的产儿一体化及医护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针对新生儿救护,和睦家儿科目前已实施三级救护网络模式,一级网络模式是针对正常新生儿,安排母婴同室,每日有儿科医生查房,对新生儿进行黄疸监测、喂养指导、母婴交流以及听力筛查评估;二级网络模式主要针对高危新生儿,设有专门的高危新生儿观察病房;三级救护模式针对的是危重新生儿,设有专门的新生儿和NICU病房,配备完备的生命抢救岛,随时可用于新生儿的抢救。

多学科联手护航为儿童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如今,和睦家儿科协同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科、小儿心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儿童口腔科、儿童眼科、儿童耳鼻喉科、小儿皮肤科、儿童康复及儿童医疗辅导和心理等科室已组成多学科综合医疗团队。

小儿内科亚专业已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心脏、神经、内分泌、新生儿、肾脏及遗传代谢等专业组,更可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服务,针对儿童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持续性医疗服务。

2015年5月,北京和睦家医院引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外科手术而言,使用达芬奇进行的手术突破了体腔空间狭小的限制,可在有限空间内实施精细操作,在提高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痛苦。[2]

参考资料

1.我国最大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队列数据首次公布·央广网

2.2017超低出生体重儿和超早产儿管理国际论坛在京举办·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