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哲理的词语四个字(40个)(一些含有哲理的成语)

含有哲理的词语四个字(40个)(一些含有哲理的成语)

含有哲理的词语四个字(一些含有哲理的成语)(40个))

含有哲理的词语四个字(一些含有哲理的成语):不切实际,不进则退,个人主义,刮目相看,发愤图强,各显神通,各有所爱,哀莫大于心死,唇亡齿寒,固步自封,大公无私,好事多磨,好高骛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得道多助,恶有恶报,悲观主义,户枢不蠹,才高八斗,承先启后,按图索骥,放之四海而皆准,斗转星移,方生方死,根深叶茂,沧海桑田,涸辙之鱼,瓜熟蒂落,电光石火,画蛇添足,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百战不殆,纲举目张,背道而驰,除旧布新,隔靴搔痒,鞭辟入里,顾此失彼。

1、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不切实际  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2、不进则退  bù jìn zé tuì

释义:不进则退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3、个人主义  gè rén zhǔ yì

释义:个人主义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4、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刮目相看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发愤图强  fā fèn tú qiáng

释义:发愤图强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彻底革命。”  

6、各显神通  gè xiǎn shén tōng

释义:各显神通  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7、各有所爱  gè yǒu suǒ ài

释义:各有所爱  爱:喜爱,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

出处:傅光明《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自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口味不可强求。”  

8、哀莫大于心死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释义:哀莫大于心死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9、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亡齿寒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10、固步自封  gù bù zì fēng

释义:固步自封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  

11、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大公无私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2、好事多磨  hǎo shì duō mó

释义:好事多磨  磨:艰难、障碍。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

出处:宋 晁端礼《安公子》:“是即是,从来好事多磨难。”  

13、好高骛远  hào gāo wù yuǎn

释义:好高骛远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14、寸有所长  cùn yǒu suǒ cháng

释义:寸有所长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5、尺有所短  chǐ yǒu suǒ duǎn

释义:尺有所短  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16、得道多助  dé dào duō zhù

释义:得道多助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7、恶有恶报  è yǒu è bào

释义:恶有恶报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出处: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18、悲观主义  bēi guān zhǔ yì

释义:悲观主义  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

出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19、户枢不蠹  hù shū bù dù

释义:户枢不蠹  枢:门上的转轴;蠹:蛀。指门的转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20、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释义:才高八斗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21、承先启后  chéng xiān qǐ hòu

释义: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出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22、按图索骥  àn tú suǒ jì

释义:按图索骥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23、放之四海而皆准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24、斗转星移  dǒu zhuǎn xīng yí

释义:斗转星移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

出处: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25、方生方死  fāng shēng fāng sǐ

释义:方生方死  方:正在。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26、根深叶茂  gēn shēn yè mào

释义:根深叶茂  树根扎得深;树叶才能茂盛。比喻根基深厚;事物才发达。

出处:唐 张说《起义堂颂》:“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  

27、沧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释义:沧海桑田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28、涸辙之鱼  hé zhé zhī yú

释义:涸辙之鱼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29、瓜熟蒂落  guā shú dì luò

释义: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就脱落了。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元气论》:“如二仪分三才,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30、电光石火  diàn guāng shí huǒ

释义:电光石火  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31、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2、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释义: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33、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34、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释义:百战不殆  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5、纲举目张  gāng jǔ mù zhāng

释义: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36、背道而驰  bèi dào ér chí

释义: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方向;驰:奔跑。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比喻彼此方向不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 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37、除旧布新  chú jiù bù xīn

释义:除旧布新  布:安排;展开。废除旧的;建立新的。也作“除旧更新”。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38、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释义:隔靴搔痒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39、鞭辟入里  biān pì rù lǐ

释义: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40、顾此失彼  gù cǐ shī bǐ

释义: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