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感情褒贬】:中性成语
【结构类型】:复句式成语
【形成年代】: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施,不能读作“sī”。
【繁体字形】:己所不慾,勿施于人
【英文翻译】:Don't do what you don't wan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
解释: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谓式;作主语;用于
示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恕道的核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接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皆掩鼻鼻青脸肿更多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关性推荐
比喻务实实干的词语(形容实务虚的成语)熬夜不睡的古诗词(形容熬夜不睡觉的成语)形容孔子的形容词(形容孔子的两个成语)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单字解释
己读音:jǐ己jǐ
1.自己:知~知彼。舍~为人。严于律~。
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
3.姓。
善败由己披怀虚己以己养养鸟衒材扬己所读音:suǒ
所suǒ
1.处所:场~。住~。各得其~。
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在山东)。前~(在浙江)。后~(在山西)。沙后~(在辽宁)。
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诊疗~。指挥~。招待~。
4.a)用于房屋:这~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医院。两~学校。
5.姓。
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认识的人。大家~提的意见。
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关心的。
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能。闻~未闻。
一无所好具言所闻俗之所排有所为而为不读音:bùfǒu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一丁不识万变不离其宗悔不当初一不作,二不休欲读音:yù
欲yù
1.欲望:食~。求知~。
2.想要;希望:~言又止。从心所~。
3.需要:胆~大而心~细。
4.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同欲相助欲盖弥著欲哭无泪欲盖名彰勿读音:wù
勿wù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切~上当。请~入内。
姑置勿论勿为左右袒勿剪之欢余事勿取施读音:shī
施shī
1.施行
2.;施展:实~。措~。~工。无计可~。
3.给予:~礼。~压力。
4.施舍:~诊。~与。
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粉(搽粉)。~化肥。
6.姓。
守约施搏威无所施以彰报施方员可施于读音:yú
于yú
1.a)在:她生~1949年。来信已~日前收到。黄河发源~青海。b)向:问道~盲。告慰~知己。求救~人。c)给:嫁祸~人。献身~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祖国。有益~人民。形势~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蓝。出~自愿。f)表示比较:大~。少~。高~。低~。g)表示被动:见笑~大方之家。
2.后缀。a)动词后缀:合~。属~。在~。至~。b)形容词后缀:勇~负责。善~调度。易~了解。难~实行。“於”
3.姓。
工于心计严于律已臻于至善恶言不入于耳人读音:rén
人rén
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
2.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
3.指成年人:长大成~。
4.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
5.别人:~云亦云。待~诚恳。
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
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送到医院~已经昏迷过去了。
8.指人手、人才:~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
9.(Rén)姓。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一人做事一人当在人口耳一人传虚,万人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