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字是兔的成语(22个)(第二个字是兔的成语)

第字是兔的成语(22个)(第二个字是兔的成语)

第字是兔的成语(第二个字是兔的成语)(22个))

第字是兔的成语(第二个字是兔的成语):不劳而获,东兔西乌,同归于尽,坐享其成,坠兔收光,墨守成规,守株待兔,待兔守株,得兔忘蹄,得鱼忘荃,有功之臣,犬兔俱毙,狐兔之悲,狡兔三穴,狡兔三窟,白兔赤乌,获兔烹狗,见兔放鹰,见兔顾犬,逐兔先得,脱兔之势,目兔顾犬。

1、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释义:不劳而获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2、东兔西乌  dōng tù xī wū

释义: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3、同归于尽  tóng guī yú jìn

释义:同归于尽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4、坐享其成  zuò xiǎng qí chéng

释义:坐享其成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出处: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5、坠兔收光  zhuì tù shōu guāng

释义:坠兔收光  坠兔:落月。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出处: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6、墨守成规  mò shǒu chéng guī

释义: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7、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8、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释义: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9、得兔忘蹄  dé tù wàng tí

释义: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出处: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0、得鱼忘荃  dé yú wàng quán

释义:得鱼忘荃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11、有功之臣  yǒu gōng zhī chén

释义:有功之臣  指有功劳的人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12、犬兔俱毙  quān tù jǜ bì

释义: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13、狐兔之悲  hú tù zhī bēi

释义: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14、狡兔三穴  jiǎo tù sān xué

释义: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出处:《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15、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狡兔三窟  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16、白兔赤乌  bái tù chì wū

释义: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出处:唐 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17、获兔烹狗  huò tù pēng gǒu

释义:获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18、见兔放鹰  jiàn tù fàng yīng

释义: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19、见兔顾犬  jiàn tù gù quǎn

释义: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20、逐兔先得  zhú tù xiān dé

释义:逐兔先得  逐:追赶。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21、脱兔之势  tuō tù zhī shì

释义:脱兔之势  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出处:唐·陆龟蒙《杂讽》:"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22、目兔顾犬  mù tù gù quǎn

释义: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

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