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诚信的成语或古语(40个)(形容诚信与质量成语)

形容诚信的成语或古语(40个)(形容诚信与质量成语)

形容诚信的成语或古语(形容诚信与质量成语)(40个))

形容诚信的成语或古语(形容诚信与质量成语):三寸不烂之舌,三寸之舌,九鼎大吕,事在人为,信以为本,信守不渝,修辞立诚,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剖心析肝,取信于人,取信于民,开心见诚,开诚布公,开诚相见,心虔志诚,快马一鞭,抱柱之信,抱诚守真,拾金不昧,推诚相见,海枯石烂,童叟无欺,竭诚相待,精诚所至,襟怀坦白,言信行果,讲信修睦,诚心诚意,诚至金开,赤诚相待,达诚申信,金口玉言,金口玉音,闲邪存诚,驷不及舌,驷马难追,物微志信,九鼎一言,推诚不饰。

1、三寸不烂之舌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释义: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2、三寸之舌  sān cùn zhī shé

释义: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九鼎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释义:九鼎大吕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4、事在人为  shì zài rén wéi

释义:事在人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5、信以为本  xìn yǐ wéi běn

释义:信以为本  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6、信守不渝  xìn shǒu bù yú

释义:信守不渝  坚守信用不变

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7、修辞立诚  xiū cí lì chéng

释义:修辞立诚  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8、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9、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释义:光明磊落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10、剖心析肝  pōu xīn xī gān

释义:剖心析肝  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诚相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11、取信于人  qǔ xìn yú rén

释义:取信于人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12、取信于民  qǔ xìn yú mín

释义: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13、开心见诚  kāi xīn jiàn chéng

释义: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14、开诚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15、开诚相见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释义: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16、心虔志诚  xīn qián zhì chéng

释义:心虔志诚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17、快马一鞭  kuài mǎ yī biān

释义:快马一鞭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六卷:“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18、抱柱之信  bào zhù zhī xìn

释义:抱柱之信  后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19、抱诚守真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释义:抱诚守真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20、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释义:拾金不昧  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21、推诚相见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释义:推诚相见  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

出处:《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22、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释义:海枯石烂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出处: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23、童叟无欺  tóng sǒu wú qī

释义:童叟无欺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24、竭诚相待  jié chéng xiāng dài

释义:竭诚相待  竭诚:竭尽诚意。待:对待。竭尽诚意地对待别人。

出处: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5、精诚所至  jīng chéng suǒ zhì

释义:精诚所至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26、襟怀坦白  jīn huái tǎn bái

释义: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27、言信行果  yán xìn xíng guǒ

释义:言信行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28、讲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释义:讲信修睦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9、诚心诚意  ché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诚心诚意  诚:真实的心意。真心诚意。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也作“诚心实意”。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30、诚至金开  chéng zhì jīn kāi

释义:诚至金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杨靖宇《中朝民族联合抗日歌》:“事在人为,诚至金开,自有曙光逢。”  

31、赤诚相待  chì chéng xiāng dài

释义:赤诚相待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32、达诚申信  dá chéng shēn xìn

释义:达诚申信  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33、金口玉言  jīn kǒu yù yán

释义:金口玉言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34、金口玉音  jīn kǒu yù yīn

释义: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出处:晋·夏侯湛《抵疑》:“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35、闲邪存诚  xián xié cún chéng

释义:闲邪存诚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36、驷不及舌  sì bù jí shé

释义: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37、驷马难追  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驷马难追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形容话已说出;就无法追回或说话算数。

出处:《新五代史 晋高祖皇后李氏传》:“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祧,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负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  

38、物微志信  wù wēi zhì xìn

释义:物微志信  微:小;志:心意;信:诚实。生物虽小,主地诚实。本指虫吟鸟鸣,准确及时。比喻人身份不高而内心诚实。

出处:《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谷鸟鸣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物有微而志信,人有贱而言忠。"  

39、九鼎一言  jiǔ dǐng yī yán

释义:九鼎一言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出处:老师~,即纳吉问名,不逾于此,门生传示司马,使他静守甥舍,以待乘龙可也。 ★清·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  

40、推诚不饰  tuī chéng bù shì

释义:推诚不饰  推诚相见,毫不掩饰自己。比喻对人诚实,毫无虚假之意。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