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非常名著的四字词语(15个)(形容名著的特点的成语)

形容非常名著的四字词语(15个)(形容名著的特点的成语)

形容非常名著的四字词语(形容名著的特点的成语)(15个))

形容非常名著的四字词语(形容名著的特点的成语):不废江河,体大思精,功垂竹帛,名震一时,垂名竹帛,断墨残楮,有口皆碑,残缺不全,洛阳纸贵,笃信好古,经史子集,鸿篇巨制,垂名青史,青史垂名,王杨卢骆。

1、不废江河  bù fèi jiāng hé

释义:不废江河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出处: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体大思精  tǐ dà sī jīng

释义:体大思精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出处: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3、功垂竹帛  gōng chuí zhú bó

释义:功垂竹帛  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4、名震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

释义:名震一时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5、垂名竹帛  chuí míng zhú bó

释义:垂名竹帛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

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6、断墨残楮  duàn mò cán chǔ

释义:断墨残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出处:明 王世贞《俞紫芝》:“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7、有口皆碑  yǒu kǒu jiē bēi

释义:有口皆碑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8、残缺不全  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残缺不全  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9、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释义:洛阳纸贵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出处:《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0、笃信好古  dǔ xìn hào gǔ

释义:笃信好古  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出处: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情贯经史,蜚声痒序,而弗竞弗求,笃信好古。”  

11、经史子集  jīng shǐ zǐ jí

释义:经史子集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12、鸿篇巨制  hóng piān jù zhì

释义:鸿篇巨制  鸿: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

出处:清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鸿篇巨制,洋洋洒者,行将别裒录之为一集。”  

13、垂名青史  chuí míng qīng shǐ

释义: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14、青史垂名  qīng shǐ chuí míng

释义:青史垂名  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垂:流传下去。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出处: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诗之八:"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15、王杨卢骆  wáng yáng lú luò

释义:王杨卢骆  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文学革新有贡献。

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