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瓟(葫芦科赤瓟属植物)

赤瓟(葫芦科赤瓟属植物)

赤瓟葫芦科赤瓟属植物

赤瓟(学名:Thladiantha dubia Bunge)是葫芦科赤瓟属植物,攀援草质藤本,全株被黄白色的长柔毛状硬毛;根块状;茎稍粗壮,有棱沟。叶柄稍粗,长2-6厘米;叶片宽卵状心形,长5-8厘米,宽4-9厘米。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聚生于短枝的上端呈假总状花序。果实卵状长圆形,长4-5厘米,径2.8厘米。种子卵形,黑色,平滑无毛,长4-4.3毫米,宽2.5-3毫米,厚1.5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朝鲜、日本和欧洲有栽培。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河谷及林缘湿处。

赤瓟是赤瓟属中经济用途较大的种。果实和根入药,果实能理气、活血、祛痰和利湿,根有活血去瘀、清热解毒、通乳之效。又可作棚架植物,花及果可用于观赏,果及根可入药,是集园林绿化和药用于一身的经济植物。

中文名

赤瓟

拉丁学名

Thladiantha dubia Bunge

别名

气包、赤包、山屎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合瓣花亚纲

葫芦目 Cucurbitales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藏瓜族

亚族

赤瓟亚族

赤瓟属 Thladiantha

赤瓟组

亚组

光果亚组

赤瓟 T. dubia

分布

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

Bunge,1833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朝鲜、日本和欧洲有栽培。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坡、河谷及林缘湿处。[1]适应性较强,喜光,耐干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

赤瓟

繁殖方法

选地:赤瓟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为宜,在植株周围,应有可供攀援物。忌高燥干旱地。农村多利用园田障子边进行粗放地种植。

整地:早春化冻后,翻耕土地,施足底肥(每亩约用圈肥3000千克),耙碎土块,作畦,畦宽1米,长3米,高15厘米。

采种:8月末至9月中旬,当果实由绿色变成深红色,种子变成黑色时,即已成熟。摘下果实,放水盆中揑碎,成熟的种子沉入水底,将悬浮在水中的果肉及果皮漂洗除去,用清水洗净种子,晒干,放通风干燥处保存。

播种:4月上旬前后穴播,应抢墒早播。每畦种两行,行距约53厘米。按株距50厘米开穴,每穴播入种子6-7粒,复土3厘米左右,踩格子。秋播也可。

栽培技术

播种后约25天左右出苗。岗地出苗快,洼地山苗较慢。苗高10厘米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在上架前,抓紧除草松土三次,过晚茎叶伸展,架条阻扼,不利作业。当苗高50左右时,要搭架,每四穴的架条结扎在一起,然后将各个赤瓟架用横杆联结起来,绑牢即可(搭架方式同豆角架)。当苗高66-83厘米时领蔓,以利植株攀援生长。

人工栽培以秋季采收根茎时,将小于药用标准的用作栽培种茎,这样的当年即可产出大量的根茎,而且生出3-5株藤蔓;如用木棍支架无论是从植株的长势及产量都能翻倍,如不进行支架也可生长但无论是叶片及藤蔓都不及支架的。

主要价值

赤瓟是赤瓟属中经济用途较大的种。果实和根入药,果实能理气、活血、祛痰和利湿,根有活血去瘀、清热解毒、通乳之效。又可作棚架植物,花及果可用于观赏,果及根可入药,是集园林绿化和药用于一身的经济植物。

赤瓟参考资料

1.赤瓟·植物智

关键词:赤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