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双边冲突)

巴以冲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双边冲突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IsraeliPalestinianConflict)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巴以冲突不能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有些支持两国方案;有些支持一国两族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世俗国家。

名称

巴以冲突

地点

中东地区

交战各方

巴勒斯坦,以色列

相关人物

阿拉法特 ,拉宾,沙龙

相关事件

犹太人的复国运动

背景

宗教文化冲突

年份

人数

巴勒斯坦

以色列

2011

118(13)

11(5)

2010

81(9)

8(0)

2009

1034(314)

9(1)

2008

887(128)

35(4)

2007

385(52)

13(0)

2006

665(140)

23(1)

2005

190(49)

51(6)

2004

832(181)

108(8)

2003

588(119)

185(21)

2002

1032(160)

419(47)

2001

469(80)

192(36)

2000

282(86)

41(0)

1999

9(0)

4(0)

1998

28(3)

12(0)

1997

21(5)

29(3)

1996

74(11)

75(8)

1995

45(5)

46(0)

1994

152(24)

74(2)

1993

180(41)

61(0)

1992

138(23)

34(1)

1991

104(27)

19(0)

1990

145(25)

22(0)

1989

305(83)

31(1)

1988

310(50)

12(3)

1987

22(5)

0(0)

总和

7978(1620)

1503(142)

历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只有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及储蓄大规模军队,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袭击。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大卫营合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再次冲突

防务之柱

冲突状况

以色列于2012年11月14日发起的代号为“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回应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愈加频繁的火箭弹袭击,如今仅限于对加沙地带多处目标的远程攻击。以方向加沙派遣陆军,发动了“铸铅”行动曾导致1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命,而陆地战役阶段造成的损失最大。

巴以冲突于2012年11月17日进入第四天,以色列战机继续轰炸加沙地带多处目标,造成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3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7日说,位于加沙城的哈马斯政府大楼遭以色列炸毁。暂不清楚是否有人员伤亡。截至目前,此轮巴以冲突共造成4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至少10人为平民,另有至少300人受伤。[3] 

巴以冲突进入第五天。根据以色列方面消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已达成停火协议,不过法新社消息却显示以色列军队18日当天空袭加沙地区新闻大楼,停火协议的作用有待观察。 

巴勒斯坦医疗部门19日说,以军战机当天继续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目标实施空袭,造成至少3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至此,以军持续6天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加沙地带近千名巴勒斯坦人伤亡。

以军战机当天对加沙城区、拉法地区、贝特拉西亚地区一些目标以及位于加沙地带中部的一座难民营实施轰炸,造成至少36人死亡。连日来,以军军事行动已经造成1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870人受伤,逾半数伤亡者为妇女、儿童和老人。

以色列军方消息说,以军战机19日对加沙地带实施80轮轰炸,6天来累计实施1350轮轰炸。而巴勒斯坦两支抵抗力量——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连日来已经向以境内发射至少1700枚火箭弹。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与以色列的冲突20号进入第七天。在埃及的斡旋下,双方正就停火展开谈判。截至北京时间21日凌晨5点,冲突已经造成140多名巴勒斯坦人和5名以色列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日抵达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潘基文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尽快实现停火。而内塔尼亚胡则表示,以色列不能忍受针对本国国民的袭击,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会采取任何措施保卫国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号晚上也抵达了以色列,立即与内塔尼亚胡等政府官员举行会谈。 

由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拒绝延长停火时间、持续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以军2014年7月27日宣布对加沙地带重新发起“海陆空进攻”。眼看情势不妙,哈马斯赶紧表态接受新的24小时停火协议。

火箭弹对决铁穹

持续多天的巴以加沙冲突中,巴勒斯坦哈马斯的火箭弹与以色列国防军的“铁穹”拦截系统攻防大战吸引了外界的眼球。以色列共遭到了哈马斯武装分子发射的737枚火箭弹袭击,其中245枚被“铁穹”成功拦截,拦截率达33%。

以色列于2007年2月开始研制“铁穹”反火箭弹系统,2010年7月19日完成最终测试并开始部署。每套“铁穹”反火箭弹系统拥有6个发射台,每个发射台有20枚小型导弹,这些导] 弹可以拦截射程在5-70公里的火箭弹、迫击炮弹。以色列第一套“铁穹”反火箭弹系统于2010年3月底部署,已经部署了5套。

停火协定

双方19日继续交火。以军多次空袭,致巴方丧生总人数累计增加至91人。加沙武装人员以火箭弹还击,以色列多地响起警报。

巴勒斯坦官员当天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间的停火谈判进入“重要阶段”,双方互提条件,但达成停火的时间难以确定。

按照多名谈判知情人员的说法,以方提议签署有效期超过15年的停火协议,由埃及方面担保。其他要求包括,巴方武装停止发射火箭弹和袭击边境以军士兵,立即停止向加沙走私和运送武器,以方遇袭或收到情报后有权打击武装人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官员沙阿斯说,以方一度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遭拒绝。就以方是否寻求把加沙非军事化条款加入停火协议,以方政府发言人雷格夫拒绝回应,认定停火协议必须确保加沙人员停止火箭弹袭击。

哈马斯方面提出,停火协议条款包括以方解除对加沙地带的物资封锁。这一要求可能触发以方忧虑,担心解除封锁有助哈马斯更加容易地从外部获得武器。以方自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地带起对巴方这一区域实施物资封锁。哈马斯在停火谈判中还要求,由国际社会担保,停火协议必须确保以方停止越境打击、海岸攻击以及定点清除行动。

埃及总理希沙姆·甘迪勒19日说,在埃方主持的间接停火谈判中,以色列和哈马斯代表“接近达成”共识。同日,哈马斯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说,哈马斯不希望战事升级,但将坚决回击以色列发动的任何攻击。 

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冲突进行了紧张的闭门磋商,磋商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但仍未打破僵局。与此同时,冲突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仍在上升。

巴勒斯坦消息人士说,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巴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将于20日晚在开罗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不过以色列方面随后宣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武装人员尚未达成停火协议,双方的协商"仍在继续"。 

21日,埃及外长阿姆鲁在开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包括哈马斯)已达成停火协议,协议于加沙当地时间21日21时(北京时间22日凌晨3时)开始生效。

另据以色列消息来源称,以色列虽然同意停火,但不会结束对加沙的封锁。在

停火协议达成至生效后,以色列国内反应平静,加沙城内则开始了庆祝活动。 

伤亡数据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巴以新一轮冲突已持续多日。国际社会冀望的巴以停火协议20日未能如期达成,以色列21日对加沙地带发起新一轮袭击,摧毁了一批政府办公楼、警察局和一座大桥,其中包括加沙市中心的阿布·卡德拉政府机关办公地点和伊朗新闻社办公室。袭击导致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2012年11月21日,以军空袭已造成14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加沙武装人员则向以色列境内发射数百枚火箭弹,造成5名以色列人死亡。 

护刃行动

2014年7月11日以色列军方今天凌晨宣布,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的有限地面进攻已经开始。

2014年7月12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护刃行动”进入第五天,死亡人数升至135人,其中包括数十名儿童。约旦河西岸地区多地当日发生示威抗议活动,多人受伤。为促进加沙停火,英美法德四国外长将于13日晚些时候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当前局势。 

2014年7月14日埃及政府晚提出停火倡议,呼吁巴以双方自当地时间15日早晨9时起停止各种形式冲突,并在随后的48小时内,由国际调停者分别与巴以双方就停火协议的具体内容进行磋商。

2014年7月15日,以色列安全内阁决定接受这一倡议,但由于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2014年7月16日,哈马斯宣布,已正式拒绝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议。

2014年7月17日晚,以军已经向加沙地带发起地面进攻。

2014年7月18日,以色列正在以飞机空袭和地面以及海上舰艇炮击的方式攻击加沙。

2014年7月1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大幅度扩大”对加沙地带武装分子的地面进攻行动。 

2014年7月21日,哈马斯刚刚宣布抓获一名以色列士兵。士兵名叫绍尔-亚隆,由哈马斯旗下的卡桑旅抓获。以色列称正在调查,约旦河西岸有巴勒斯坦人为此鸣枪庆祝。 

2014年7月22日报道,以色列使用国际禁用武器白磷弹轰炸侵略加沙。加沙医院里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儿童、妇女和老人,以色列飞机对他们的住宅发动了疯狂的袭击。医生从一名在以色列轰炸中被击中的巴勒斯坦女孩体内取出20厘米长的碎片。  

2014年7月26日,在埃及,卡塔尔,美国等多国斡旋下,以色列同意接受12小时人道主义停火,但在此期间以军将继续摧毁哈马斯建造的地道,(此前以色列拒绝了美国国务卿克里提出的一周人道主义停火提议)。至此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数已逾千人,70%以上为平民,受伤人数已达6000,西岸地区另有一些巴勒斯坦人死于示威活动;以色列方面只有两名平民死亡,另有42名士兵阵亡。哈马斯七月在加沙地区向以色列发射了大量火箭弹,但所有射向被保护区的火箭弹几乎尽数被以方的”铁顶“(Iron Dome)反导系统所拦截。 

2014年7月28日至昨天上午,以军已经有十名士兵死亡,这使得以军在这场冲突中的死亡人数上升至53人,是自2006年以军同黎巴嫩真主党爆发冲突以来最严重的伤亡。

2014年7月29日,有五名士兵被经由地道潜入以色列的哈马斯分子杀死。哈马斯分子向在纳哈勒奥兹(Nahal Oz)一个瞭望台驻守的士兵发射了一枚火箭推进榴弹,并试图将其中一名士兵的尸体拖进地道,但遭以军开火阻拦,有一名哈马斯分子被打死。 

2014年7月29日,冲突已造成超过12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超过7000人受伤,以色列方面则有56人死亡。 

2014年7月30日,已有8000余人死伤。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已导致超过25万加沙民众无家可归或被迫离开住所,其中近20万人聚集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开设的庇护所。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造成巴勒斯坦1359人死亡,单在30日一天就造成108人丧生,另有20具遗体从废墟中挖出。另有7200多人受伤。 

2014年8月12日,初步信息显示,此次冲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毁非常严重。有将近20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大约75%都是平民,其中包括459名儿童。这个数字比前两次加沙冲突造成的儿童死亡的总和还要多。

参考资料

1.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我爱历史

关键词:巴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