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害怕跑的快的成语(15个)(形容害怕跑了的成语)

形容害怕跑的快的成语(15个)(形容害怕跑了的成语)

形容害怕跑的快的成语(形容害怕跑了的成语)(15个))

形容害怕跑的快的成语(形容害怕跑了的成语):丢盔卸甲,丢盔抛甲,仓皇出逃,仓皇失措,仓皇无措,割须换袍,大败而逃,弃甲曳兵,慌不择路,慌慌张张,抱头鼠窜,落荒而逃,连滚带爬,仓皇退遁,狼狈逃窜。

1、丢盔卸甲  diū kuī xiè jiǎ

释义:丢盔卸甲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2、丢盔抛甲  diu1 kuī pāo jiǎ

释义:丢盔抛甲  见“丢盔卸甲”。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仓皇出逃  cāng huáng chū táo

释义:仓皇出逃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4、仓皇失措  c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仓皇失措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5、仓皇无措  cāng huáng wú cuò

释义:仓皇无措  见“仓皇失措”。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6、割须换袍  gē xū huàn páo

释义:割须换袍  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7、大败而逃  dà bài ér táo

释义:大败而逃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8、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弃甲曳兵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9、慌不择路  huāng bù zé lù

释义:慌不择路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看看天色将晚,脚又疼,肚又饥,正是慌不择路,望山僻小径只顾走。”  

10、慌慌张张  huāng huāng zhāng zhāng

释义:慌慌张张  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脚儿走得慌慌张张,望着园门欲进不进的。”  

11、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抱头鼠窜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12、落荒而逃  luò huāng ér táo

释义:落荒而逃  离开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13、连滚带爬  lián gǔn dài pá

释义:连滚带爬  形容害怕得慌乱逃走的样子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9回:“一点不由他自身作主,连滚带爬地跪了过来,抱住吕洞宾双腿。”  

14、仓皇退遁  cāng huáng tuì dùn

释义:仓皇退遁  仓皇:匆忙,慌张;遁:逃跑。慌慌张张地退却逃跑。

15、狼狈逃窜  láng bèi táo cuàn

释义:狼狈逃窜  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