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艳史(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
《桃花艳史》是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六卷十二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作品名称
桃花艳史
佚名
清代
中篇小说
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开头几回有些淫秽描写,主要是白公子和他的两个朋友喜穿后庭花种种,后来这两个朋友又同东家的两位夫人发生淫乱,以致都未得善终。全书的主要故事还是写康家的离合悲欢,以及李辉枝与金桃仙子的爱情故事。小说的结尾,写李辉枝看破红尘,弃家成仙,不脱劝戒于惩的格局。
书中白守义贪财纵欲,陷害他人,结果自身被杀,妻妾改嫁。富商贪图美色,落得个人财两空,一命呜呼。东建因太岁压运,命该有难,但由于曾救助螃仙子,得以时来运转。其中部含有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作者还用一些警世格言,赤裸裸地宣扬因果报应,进行道德说教。如“湛湛青天不可欺,存心默默有天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待来早与来迟。”“万恶淫为首,淫极自杀身,劝君自思忖,切莫贪淫昧良心。”等等。但该书较之同类小说,对社会的批判意义比较明显。书中康建冤狱、李辉枝受辱等事例,都是封建官场黑暗的极好写照。李辉枝感叹“朝中多是贪官污吏,并无义士良臣”,弃官归家,立志不仕,则表示了对社会的反抗。该书还表现了浓厚的出世思想。“功名富贵眼前花”,“人生难留青春少,花开能有几日红”,失落情绪溢于纸端。由于对社会感到失望,成仙得道就成了最好的归宿,所以书的结尾,李辉枝与金桃儿看破红尘,入山修行。
艺术特点
该书实在是一部没有什么新意的作品,情节杂凑。如起首情节仿才子佳人小说,题诗相慕,方进入角色,却又戛然而止,没有这类小说私订终身后花园的情节。中间情节规模艳情小说,龙阳、男女宣淫等不堪入目的情节纠缠在一起,又插入公案,杂乱无章。末尾又牵引入神魔,让李辉枝与桃花仙子来一段仙缘,无谓之至。书中的机关转合,常常是突然而来。如白守义本与姜勾本鬼混,对女色不关心,以至于把自己的妻妾供别人使用,忽然一转念,觉得可耻,派人杀了姜勾本。商人本来不择手段与白守义合谋骗金桃,事将成功,忽然良心发现,反检举白守义。这样的安排,都与情理不合。因此,《桃花艳史》在同类作品中只能算下下之作。
出版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合影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荷兰莱敦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合影楼刊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合影楼刊本。
作品争议
该书情节完整,结构紧凑,无生拼硬凑之弊,故事发展也比较合理。但因是坊间不经之作,文笔粗劣,且格调低下,充斥着大量的淫秽描写,所以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官府下令禁毁;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也将该书列为淫秽小说,禁止流传。
参考资料1.桃花艳史·古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