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说(经济学术语)

利率平价说经济学术语

利率平价说(InterestRateParityTheory)认为两个国家利率的差额相等于远期兑换率及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由英国经济学家凯因斯(JohnKeynes)于1923年首先提出,解释了利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短期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引起汇率的变化。

中文名

利率平价说

外文名

TheoryofInterestRateParity

提出者

凯恩斯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应用

利率平价理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1]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

分类

按套利是否与远期业务结合,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

①抛补的利率平价(CIP)

②非抛补的利率平价(UIP)

参考资料

1.金融考研专业课《国际金融》重要简答题·中公考研网

关键词:利率平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