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辖县级)
昌吉市是古丝绸北道上的重镇,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总面积7964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其中民族人口8.1万人,主要为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市辖6镇4乡6个街道办事处,48个社区居委会,182个村民会。吉市作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围绕“服务首府、融入首府”功能定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州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州三分之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特别是2017年,昌吉市成功夺得了最具价值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中文名昌吉市
Changji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延安北路街道、北京南路街道、绿洲路街道、中山路街道、宁边路街道、建国路街道、硫磺沟镇、三工镇、榆树沟镇、六工镇、二六工镇、大西渠镇、佃坝乡、滨湖乡、庙尔沟乡、阿什里哈萨克族乡
1773年
7964平方公里
39.4万人(2004年)
891951万人民币(2006年)
东经86°24′-87°37′,北纬43°06′-45°20′
硫磺沟、索尔巴斯陶、金涝坝、努尔加大草原、民族风情园、北沙窝旅游渡假村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0994
831100
延安北路街道
昌吉站
县级市
新B
大陆性干旱气候
新疆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
昌吉州东部
行政区
大陆性干旱气候
7964平方公里
1773年
0994
831100
城市交通状况:昌吉市是我国东联西出大通道上的重要城市,地处亚洲大陆中心,第二座欧亚大陆桥、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贯穿市区,是通向南北疆各地的交通枢纽。全市城乡道路通车总里程1047.32公里,是新疆交通最为便利的城市之一。
2、水资源及城市供水状况:辖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5.99亿立方米,城市自来水目前供应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2015年将达到10万立方米/日。2005年实际供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
3、城市供电状况:我市供电属于乌鲁木齐电网,全市现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4座,35kv变电站12座,供电容量19.8万千伏安,电力供应充沛,完全有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需要。
4、城市蒸汽供应状况:新疆昌吉热电有限公司的部分蒸汽用于我市城市供热,2005年实际供热量为652.86万百万千焦,大部分未被有效利用,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5、城市环境保护状况:昌吉市城市环境质量优越,空气指数和环境综合指数达到国家二级水平。污水排放执行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11.5万吨,远期15万吨/日。目前实际处理量3万吨/日,处理率100%,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
6、天然气供应状况:天然气输配系统管网已覆盖整个城区,近期供气能力为10万立方米/日,远期为20万立方米/日,2005年实际供气量为1360万立方米,供应潜力巨大。
7、通讯状况:辖区通讯市场已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网通、中国铁通、中国网通等多家公司共同经营的格局。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程控交换电话本地网和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骨干传输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交互式会议网、多媒体通信网、无线市话网、宽带城域网,通信网已由提供单一的电话业务向智能业务、宽带业务、综合数字业务转变,满足了客户对通讯业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8、金融保险:设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设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从事人寿、财产、货物运输等保险业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有可耕地12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3.32-5.51%之间,土层厚1米左右,良田60万亩,是种植小麦、玉米、油料、瓜类、棉花和园艺型等农作物的良田沃土,也是进行农业综合高产开发的首选之地。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46.12万亩,其中山区林地面积21.9万亩;天然草场1203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819.23万亩。
水资源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183.1毫米,年日照时数2833小时,平均无霜期167天。境内有大小冰川158条,面积60平方公里,水储总量19.88亿立方米,为昌吉市的天然固体水库。全市地下水储量2.15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2-1.5亿立方米,年均实际开采利用0.35-0.5亿立方米。发源于天山北麓高山冰川的三屯河、头屯河两条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市,年径流量5.46亿立方米。并建有三屯河水库和头屯河水库,库容分别为3500万立方米和750万立方米。
农业资源
昌吉市气候属亚欧大陆干旱气候,平均气温7.2度,年平均无霜期170天。由于独特的光热水土条件,我市农产品资源品质较好。番茄原料红色素占8-10毫克/百克,葡萄品质优良,含糖量达18度以上,棉花品质衣分占36-38%,小麦粗蛋白(粗纤维)含量为14%,是最适宜种植番茄、葡萄、小麦的地区之一;生产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籽粒饱满,发芽势强,“西域牌”种子为全国种子行业名牌产品;西甜瓜品质优良,连续两次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金瓜奖”;番茄酱、啤酒花出口美国、日本、荷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生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众多,数量丰富。野生动物有雪豹、棕熊、羚羊、马鹿、黄牛等上百种珍禽异兽,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有42种。木本植物有云杉、落叶松、山杨、桦树、忍冬、白腊、红柳、梭梭等多种林木;草本植物有苔草、珠芽蓼、鹅冠草、羽衣草、雀麦、羊芽、骆驼刺等;同时还生长着雪莲、贝母、阿魏、麻黄、枸杞、苍耳等一百多种名贵药材。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煤、铁、石灰石、天然气、白矾、硫磺、砂金、菱铁矿等。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质优量大,地质蕴藏量50亿吨,年开采量150万吨。石灰石约2480万吨;天然气探明面积60平方公里。芒硝在北部沙漠地表随处可见,具有很大开采潜力。
民族风情园
昌吉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共有32个少数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中的6%,长期以来,哈萨克民族和全市各民族一起为昌吉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哈萨克民族热情好客,诚实勤劳,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饮食、起居、服饰、音乐、歌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占地200亩的该项目集哈萨克民族文化精华于一体,接待各方游客参观、饮食、住宿、娱乐,体验其民族风情,展示祖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世。
投资环境
昌吉市昌吉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时期确定的乌昌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市,全市总面积821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10万人。市辖6镇4乡6个办事处,49个社区居委会,88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昌吉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地缘优势,积极调动一切有助于发展的有利因素,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9.16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跃居中国西部876个经济百强县市第23位,分别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在新疆而言,昌吉市具有六大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使乌昌地区成为新疆重点发展核心区域,目前,乌昌地区地域生产总值占全疆的35%,财政收入占全疆45%。因而无论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乌昌地区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从地理位置而言,昌吉市东距乌鲁木齐市市中心30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 公里,市区距离昌吉火车站7公里,312国道、北疆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是通向南北疆各地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二是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8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企业集团32家,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制造、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矿产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六大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城市经济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90%,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城市经济的80%,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昌吉市两家上市公司特变电工集团和屯河集团是新疆上市公司最具实力的代表,特别是特变电工集团近年来先后成功兼并“沈变”、“德变”、“衡变”等国有大型企业,一举成为国际变压器行业产能第三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三是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把城市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平台,按照政府调控、规划引导、社会参与的经营理念,全面加快城市建设,全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3%。城市道路硬化率达95%,绿化覆盖率达39.2%,日供水能力10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供水率及污水处理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保持在国家二级水平,是自治区“园林城市”、“文明城市”。
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昌吉市是新疆唯一一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和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市,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全市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已达42家,辐射带动当地农民3万余人,拥有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已初步形成粮食、棉花、番茄、瓜菜等十大产业链,订单农业比重达到85%,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农业发展的示范窗口。着眼于解决农业产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率先在全疆采取农民以土地租赁、入股等方式组建了葡萄、棉花等6个农业产业化公司,全市农业产业化正在向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向迈进。
五是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2004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荣誉称号。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11个。2006年该市又新增“笑厨牌”食醋和“麦趣尔”月饼2个中国名牌产品,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自治区名牌产品”19个,全疆3个“中国驰名商标”昌吉市拥有1个。近两年特变电工集团已有16项产品获国家级认证,10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新产品产值率高达44%,企业用于研发资金占到了销售收入的4.7%。
六是投资环境优越。全力打造和维护“诚信政府、文明公民、和谐社会”的良好投资形象,在全疆率先成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公,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制度,2006年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奖惩机制,投资环境优化的效果逐渐显现,近年来,世界500强美国嘉吉公司、益海粮油、中粮集团为该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中国500强娃哈哈集团以及上好佳、汇源果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该市,极大提高了昌吉市的知名度。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自治区级开发区,目前已累计投入6亿元,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已完全具备承载大项目、大投资的能力。2006年全市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8亿元,外贸进出口3.4亿美元。已充分具备承载大项目、大投资的能力。
长期以来,昌吉市全市41万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政策的引领下,在中央、区、州党委、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社会安定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
参考资料1.昌吉市基本情况·昌吉市人民政府
2.历史沿革·昌吉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