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本科高校)
丽水学院(Lishui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由丽水市人民政府举办, 是丽水最高学府和唯一的本科院校, 是浙江省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浙江理工大学牵头,宁波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共同参与,对口帮扶丽水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的处州师范学堂。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的基础上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2017年10月,学校被列为浙江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截至2021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1008.16亩,校舍建筑面积38.74万平方米。下设8个二级学院,有4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24个高职专科专业 [5] ;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000人。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教授97人,博士200人,教育部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4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
中文名丽水学院
Lishui University
丽水市人民政府
46个(截至2018年6月)
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
民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工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商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明德笃行
《丽水学院之歌》
浙江省丽水市学院路1号
10352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普通高等学校
公立大学
463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综合
廖思红
历史沿革
图书馆(图2)丽水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处州师范学堂。
1912年改称“处州师范学校”。
1913年处州师范学校改称“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
1923年“十一师范”与“十一中”合并,分设中学部和师范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一度停止招生,浙江大学等省内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到丽水办学,
1939年还创办了英士大学,其校址就在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云和县重建浙江省处州师范学校。1949年处州师范学校从云和迁到丽水三岩寺,1953年改称丽水师范学校。1978年4月设立浙江师范学院丽水分校。
在此基础上,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8月,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和松阳师范学校并入丽水师范专科学校。
2003年3月,省政府批复同意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由丽水工业学校与丽水农业学校合并而成)合并,并以此为基础筹建本科层次的丽水学院。
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
2007年3月,丽水卫校并入。[1]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现有民族学院(华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4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批准时间 |
民族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2004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2012 |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2004 | |
民族学 | 四年 | 法学 | 2014 |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2007 | |
音乐学(舞蹈方向) | 四年 | 艺术学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四年 | 法学 | 2004 | |
教师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2008 |
小学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2006 |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2006 | |
科学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2015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四年 | 理学 | 2004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年 | 文学 | 2004 | |
英语(师范) | 四年 | 文学 | 2004 | |
生态学院 | 应用化学 | 四年 | 理学 | 2012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2004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2007 |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贸易方向) | 四年 | 工学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16 | |
生物制药 | 四年 | 工学 | 2013 | |
生态学 | 四年 | 理学 | 2014 |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2010 | |
园艺(景观园艺方向) | 四年 | 农学 |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2005 | |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向) | 四年 | 农学 | ||
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0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2005 | |
网络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07 |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工学 | 2016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2015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08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2005 |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2007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13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工学 | 2017 | |
光源与照明 | 四年 | 工学 | 2013 |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2005 | |
物理学(光电材料方向) | 四年 | 理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2006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2004 | |
医学与健康学院 | 临床医学 | 五年 | 医学 | 2018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医学 | 2012 |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理学 | 2016 | |
护理学 | 四年 | 理学 | 2010 | |
护理学(中外合作) | 四年 | 理学 | ||
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2006 |
农村区域发展 | 四年 | 管理学 | 2008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2008 |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2013 |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2006 | |
国际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2015 | |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方向) | 四年 | 理学 | ------ | |
中国青瓷学院 | 陶瓷艺术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2017 |
美术学 | 四年 | 艺术学 | 2006 | |
摄影 | 四年 | 艺术学 | 2010 |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2008 | |
视觉传达设计(青瓷方向) | 四年 | 艺术学 |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2008 |
师资力量
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9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级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等省部级人才8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9人。[2]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 | 余德华 |
生物科学教学团队 | 陈海燕 |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团队 | 金晓峰 |
教学建设
校园风光截至2019年4月,省级优势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实验中心;省级重点专业:园林、化学、旅游管理;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物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技术、遗传学、中学语文教学法、旅游会计、旅游规划与开发、动物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口语、分析化学、油画风景写生、视唱练耳、C语言程序设计、植物生理学。
学科建设
丽水学院序号 | 学科名称 | 所在学院 |
十一五 | 基础数学学科 | 理学院 |
十一五 | 区域经济学学科 | 商学院 |
十一五 | 生态学学科 | 生态学院 |
十二五 | 民族学学科 | 文学院/民族学院 |
十二五 | 生态学学科 | 生态学院 |
十二五 | 基础数学学科 | 理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 |
十二五 | 区域经济学学科 | 商学院 |
十二五 | 口腔临床医学学科 | 医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
序号 | 学科名称 | 所在学院 |
1 | 民族学学科 | 民族学院 |
2 | 生态学学科 | 生态学院 |
3 | 数学学科 | 工学院 |
4 | 机械工程学科 | 工学院 |
5 | 口腔医学学科 | 医学与健康学院 |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个、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5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
丽水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地方文化研究与应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医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4月,该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研究院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所15个。
级别 | 类别 | 机构名称 | ||
省级 | 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特色文创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 ||
市级 | 研究院 | 丽水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 ||
校级 | 研究所 | 生态经济研究所 | 民族体育研究所 | 刘基研究所 |
有邦化工研究所 |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畲族文化研究所 | ||
机械科学与产品设计研究所 | 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所 | 中草药技术开发研究所 | ||
高压水射流研究所 | 金石研究所 | 龙泉青瓷研究所 | ||
环境保护研究所 |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所 |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 | ||
研究中心 | 数学物理研究中心 | 健康管理研究与服务中心 | 浙西南人文研究中心 | |
科研成果
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横向项目600多项,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4月,该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2万册,期刊2000余种,电子图书64.3万册,拥有硕博论文278万余篇,已建成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学院领导
校 长: 李俊杰 [3]
副 校 长: 蒋黎红 汪亚明 周一红 彭兵
书 记: 王利琳
副 书 记: 李俊杰 郭献进 叶华松
纪委书记: 鲁剑伟
党委委员: 蒋黎红 鲁剑伟 周一红 彭兵 余德华 王赳 廖峰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校徽释义:
创意源于丽水的青山绿水,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水,孕育滋养万物,象征学院博大的胸襟,宏伟的气度,体现“有容乃大”的搞莫按摩。寓意丽水学院是一所学科全面、设置合理的求学育人殿堂。
水,源远流长,象征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气息。
水,奔流不止,象征学院开放,现代的办学理念和积极进取、创新开拓的精神风貌。
校训
“明德笃行”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校肇自清季孙贻让先生、启之先生又名徳涵,其育人也亦以德润化。今举明德以绍先生学术之本也。陶行知先生亦力持之,故举笃行以崇知行合一。我校师生敢不以德相传、以德自励,兴经世之实,学求真知于力行,以期弘百年之业,而当邦国之任乎。
校歌
《丽水学院校歌》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括山苍苍,瓯水泱泱, 巍巍学府立一方。 风雨沧桑弦歌在, 杏坛树人文脉长。 | 括山苍苍,瓯水泱泱, 莘莘学子聚一堂。 邃密群科图破壁, 明德笃行谱华章。 |
获得荣誉
2006年,根据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复评结果,继续保留“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7日 ,丽水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1.历史沿革·丽水学院官网
2.学校概况·丽水学院官网
3.现任领导·丽水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