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市。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市。辖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六个地级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仁怀市、威宁县两个省直管县级单位。
中文名贵州省
Guizhou Province
北纬24°30′~29°13′,东经103°31′~109°30′
176100平方公里
贵阳
贵阳市中华北路242号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黄果树瀑布、织金洞
贵阳机场,遵义机场,兴义机场等
贵阳站,遵义站,兴义站等
贵A,B,C,D,E,F,G,H,J
贵,黔
3502万(2013年)
8006.79亿元(2013年)
贵州苗族酸汤鱼,都匀毛尖茶,贵州羊肉粉
行政省
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
22922元,约合3701美元(2013年)
0.69(中)2008年
清雍正五年(1727年)
520000
0851~0859
西南官话
行政省
贵州苗族酸汤鱼
地质:贵州省地质构造上主要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皱带,西北与四川台拗相接,东、南分别向江南台隆和华南褶皱系过渡。元古代浅变质岩系构成其基底,古生代至中生代沉积岩形成其盖层,经燕山运动使白垩系以前的整个沉积盖层发生强烈褶皱、断裂。由于盖层沉积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厚度大,出露广,成为贵州喀斯特化高原形成的基础,加之褶皱断裂发育,存在着不同规模、不同构造形态和展布方向的构造体系以及晚近以来新构造大面积、大幅度的隆升,而使贵州成为高原山区,且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上各具不同地貌类型,地貌的区域差异也很明显。
地貌与水文:省境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属贵州高原的主体部分,系高起于四川盆地、广西丘陵间的亚热带喀斯特化高原,地势由西部海拔2400米以上降到中部1400~1200米和东部的800~500米,呈梯级状大斜坡,再由中部向南、北倾斜降低。因而乌江、北盘江、清水江、都柳江、涟江等水系由西、中部向北、东南呈帚状分流。高原平均海拔虽仅1100米左右,但却分布有高达1500~2500米以上的山脉,如北部的大娄山,东北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及横亘东南部的苗岭。这些山脉顺应新、老地质构造分布,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
贵州地貌不仅起伏大、切割强、相对高度常达300~700米,而且喀斯特广泛发育,地貌类型复杂,除有不同成因、组成物质的山地、丘陵、山原、丘原、高原、台地和盆地外,由于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达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因而诸如漏斗、落水洞、竖井、溶蚀洼地、盲谷、暗河、伏流、天生桥、溶洞、喀斯特湖、潭等分布普遍,峰林、峰丛地貌发育典型。
其次,贵州具有高原峡谷型地貌结构特征,导致水土资源分布上的不平衡。高原面为河流上游,谷宽流缓,地形较平坦,土层厚,田水高差小,耕地集中连片,但水量常不足。山地峡谷区是河流中、下游,坡降大,谷窄流急,水资源丰富,但地形起伏,田高水低,耕地分散,利用不便,农业呈“立体”布局。
气候: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年均温为14℃~16℃,最冷月1月均温多不低于5℃,最热月7月多在25℃以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热量较充足,10℃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且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气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的明显变化,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综合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但因雨日多达160天,相对湿度常达80%,日照仅1200~1500小时,日照率不足25~30%,故有“天无三日晴”之谚,对喜光作物不利。又因雨量月变率大,也会出现干旱。此外,还有春夏的冰雹、“秋风”低温等不利于农业的灾害性天气。
土壤与动植物:贵州土壤、植被以地带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为主,并与喀斯特发育区的石灰岩植被和黄色、黑色石灰土呈复域分布,土壤、植物和动物都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在区系成分上的混杂性。如植被从东到西由湿性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马尾松林过渡为偏干性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针叶林;动物由华中、华南区系向西南区系过渡。植被地带性与非地带性交错,落叶、阔叶混交,动物东洋种区杂以古北种属,亚热带种属混有更喜热性的种属及温带广布种。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上限由东向西升高,反映了贵州区域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此外,1551属近6000多种维管束植物及336属699种脊椎动物,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指示了适宜发展农作物的生境。全球15种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中,13种在省境都有大量分布。于震旦、寒武、泥盆纪及石炭、二叠纪等时期形成了磷、汞、铝土、锰、煤及铁等矿床;锑、锌、铅等热液矿床则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省境已探明储量的74种矿产中有38种名列全国前10位。黔西南已发现大型金矿床和冰洲石巨晶群体。此外,省境还发现多处优质矿泉。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贵州省属中亚热带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区。包括5个亚区:南部低山盆谷亚区:贵州南部海拔约500~900米地区。以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为主,热量丰富,基本无霜,年可三熟。
东部山地丘陵亚区:贵州东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区。热量足,降水丰富,农作物年可二至三熟,为省内主要林区。
西部高原中山峡谷亚区:西部高原山地海拔1800~2600米地区。威宁一带高原面保存良好,地形平缓,牧草茂盛,为省内温凉气候区。
中部丘原亚区:贵州高原的主体。海拔1000~1400米,高原面上丘陵与盆地(俗称坝子)广布。除少数峡谷外,土层较厚,黄壤、黑色和黄色石灰土发育典型。终年温暖湿润。
北部中山峡谷亚区:地势上为高原斜坡,地形起伏大,均以山原和中、低山为主,其间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山间河谷盆地。由于地形相对高差大,因而气候、土壤、植被皆有垂直分布现象,河流也多深切成峡谷,比降大,多滩、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474.646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7951451人,占51.66%;女性人口为16795017人,占48.3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9;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占25.22%;15-64岁人口为23004671人,占66.2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77216人,占8.57%;汉族人口为22198485人,占63.89%。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983人,占36.11%;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3878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3019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35071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68065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747780人,占33.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2998688人,占66.19%。
2013年末常住人口350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2万人。按城乡分,城镇人口132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6.37万人;乡村人口2177.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8.15万人。城镇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比重为37.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822.50万人,女性人口1679.7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05‰,人口死亡率为7.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0‰。
民族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系全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2004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时,贵州省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畲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满族、羌族18个民族是世居贵州的民族。少数民族成分之多居全国第三位,民族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居全国第五位。全国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人口分布主要在贵州。
汉族人口2191.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2%;少数民族人口1333.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429.99%万,布依族279.82万,侗族162.86万,土家族143.03万,彝族84.36万,仡佬族55.9万,水族36.97万,白族18.74万,回族16.87万,壮族5.21万,蒙古族4.75万,畲族4.49万,瑶族4.44万,毛南族3.12万,仫佬族2.84万,满族2.19万,羌族0.14万。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同一民族总人口的50%~98%以上。
民族自治地方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为9.7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55.5%。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此外,还建有253个民族乡。
矿产资源: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
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0.8%,人均森林面积0.1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
全省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蕨、冬虫夏草、鸡土从、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
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
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旅游资源: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经济
贵州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但由于开发较晚,交通闭塞,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省以农业为主,基本无现代工业,生产落后。50年代以来,现代工业有相当发展,尤以煤炭、电力、有色冶金、机械和卷烟等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油菜、烤烟和茶叶的产区。
农业
全省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制,低热河谷年可三熟,“高寒”山区为一年一熟制。
①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约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以水稻、玉米居多、冬小麦、甘薯、马铃薯次之。
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9.3%左右,以油菜、烟草最重要。其他有甘蔗、甜菜、苎麻、黄红麻、棉花及蚕桑、茶叶等。
③贵州有林地221.9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6%。主要分布于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和赤水河流域及梵净山区,以产杉、松为主。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杉木蓄积量较大,是中国著名杉木林基地之一。贵州放养柞蚕已有200多年历史,适于放养的柞坡达5.5万余公顷,尤以遵义、正安一带山区为重要,是中国四大柞蚕产地之一。
④贵州宜牧草山草坡面积达428.66万公顷,畜牧业以农区圈养为主,牧区放养比重仍较小。大牲畜以牛、马为主;小牲畜以生猪居多。
⑤淡水渔业基础差,水平低,河、湖、塘、库等淡水水面均有待充分利用。
工业
①重工业主要有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学、机械制造等部门。煤炭品种齐全而分布广,是贵州重要动力资源,储量居中国第4位。其中,六盘水市年产原煤达1000万吨以上,为中国南方地区煤炭基地。冶金工业以汞、铝、铅、锌、锑等的采炼为主。省境黄金主产地黔西南地区为中国的“黄金金三角”之一。贵州汞矿储量大、品位高、产量大,居中国首位,
以化肥、有机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初具规模,主要分布于贵阳、遵义、清镇、都匀、赤水等地。机械工业以矿山、农业、运输机械,机床和锻压设备,电工仪表,电子和光学仪器等为主,主要集中于贵阳、遵义、都匀、凯里、安顺、惠水、息烽等地。农机修配遍及全省各地。电力工业除贵阳、清镇、水城、遵义、都匀等地建有大中型火电厂外,猫跳河上建有6个梯级水电站,乌江渡大型水电站也已竣工发电,南盘江上天生桥大型水电站则正在兴建中,农村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省内电网已和四川、云南电网相联,组成了西南电力网,每年有大量电能输出。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分布于贵阳、遵义、水城等地。
②轻工业以卷烟、酿酒、纺织、造纸为主,制糖、日用化工、小五金、皮革、塑料等工业也相应建立。卷烟工业除贵阳、贵定、平坝建有复烤、卷烟厂外,遵义、毕节、黄平等地也新建了一批卷烟工业。酿酒工业分布普遍,质量较好。其中,仁怀的茅台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遵义的董酒、贵阳的茨梨酒也深受国内外欢迎。纺织工业有棉、麻、丝、化纤的纺织与印染。此外传统的手工艺品以玉屏的萧笛、大方的漆器、安顺的蜡染、威宁和安顺的地毯、贵阳的木刻等较著名。
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旅游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景区以其雄奇壮阔享有“中华第一瀑”之盛誉,被誉为“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在大瀑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分布有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1999年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1]
织金洞风景区: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的织金县,距贵阳150公里。织金洞的规模宏大,景色壮观。它的长度,已探明的为13.5公里,为世界最长的溶洞。洞里的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帘,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还有间歇水塘、地下湖泊。织金洞主要景点有望月楼、塔林、南天门、万寿山、望山湖、广寒宫、雪香宫、凌霄宫、天都广场、银雨宫等。其中塔林是由各种形态的石笋组成。
安顺天池龙宫:距黄果树瀑布只有20多公里,分水旱二洞,是著名的溶洞风景。水洞入口宽大,粗细高低不等的钟乳石从顶上垂挂下来。船在静谧的暗河中行进,游人可以坐在船上观赏由各种形态的钟乳石构成的景点。洞中有的顶高达80多米。龙宫共有四洞,前二洞为水洞,第三个是一个旱洞,叫三宫,长约400米。然后是四宫,又是一个水洞,长约1200米。四个宫总长2700米。在天池龙宫附近还有油菜湖、淤塘和玛璜三个景区,他们同属龙宫景区。
红枫湖风景区:红枫湖风景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县境内,湖水深达数十米乃至百米以上,有“高原明珠”之誉。
花溪风景区:花溪位于贵阳市南郊,山环水绕,水清山绿,主要有: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
梵净山:位于贵州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有“武陵源”之源的美称,主峰海拔3000多米。梵净山以原始森林风光著称,是中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8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网的成员之一。
甲秀楼:贵州名楼和著名古建筑。
黔灵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猴出没。
饮食特产
荷叶糍粑:糯米糍粑煎烙,外包荷叶,放馅料而成。有核桃仁、芝麻、蜜瓜的白糖馅、洗沙馅及火腿馅。外壳金黄,内瓤香甜,软糯可口,油而不腻。
遵义黄粑:原名黄糕粑。以大米、黄豆浆与糯米拌合,用笋壳叶包、蒸而成。糕色深黄,滋润软糯,芳香浓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镶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珑透明。食时一般切片,经蒸、炸、烤均可。以遵义县南白镇所产品质为佳。
兴义耳块粑:为春节传统应节食品。
独山盐酸菜:独山盐酸菜产于贵州省独山县。
毕节汤圆:毕节汤圆是贵阳街头的著名小吃,味道香甜可口,质地细腻。
铜仁社饭:顾名思义,社饭即在过社时吃的特殊饭食。
都匀毛尖茶:产于中国贵州都匀。
兴义舒记杠子面:是贵州黔西南兴义“老杠子”面坊舒家祖辈根据中国手工面条三大传统技法“压”“拉”“切”中研究出的“压面”和“切面”,综合做法的派生面种。
毕节特产苦荞粑:“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宁、毕节苦荞粑。”这是一句赞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名点—荞酥的古老民语。
贵州波波糖: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传统食品。
贵州苗族酸汤鱼: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
贵州小吃:米豆腐,米豆腐是贵州著名的小吃。
贞丰糯米饭:早在清嘉庆年间已是颇有名气的风味小吃。
贵州羊肉粉:遵义羊肉粉最为驰名。
贵阳肠旺面:推为“面王”,它是贵阳乃至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
著名人物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杨龙友: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
姚茫父:清末民初著名画家、诗人、学者。
周渔璜:清代著名才子、诗人。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六盘水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
安健(1877—1929年),字舜卿,彝族,去世后被南京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贵州六枝特区上官人,出生在一个彝族土司家庭,是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后人,清末附生(秀才)。少年时就学安顺府,后游学省城贵阳。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光绪31年(1905年)抛弃科举仕途,东渡日本留学,同年在东京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
李端棻:晚清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1898年,因力主变法,被授予礼部尚书之职。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撤职查办。1901年返回贵阳。在贵阳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主持经世学堂的教学工作。
谢六逸: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奠基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
蹇先艾:当代中国乡土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作家。
陈恒安: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
宋吟可:当代中国著名画家。
萧娴: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
周起渭,字渔璜,号桐野(1663年~1714年),贵阳青岩骑龙人。清初著名学者、诗人。24岁乡试第一,31岁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检讨、编修、侍讲学士。后任浙江正考官、直隶学政和詹事府詹事等职。
谢三秀,字君采,明万历、天启年间著名诗人。曾三任掌故,精于诗作,诗名远播,有“天末异士”之誉。
赵以炯:清咸丰十七年(1857年)生,为云贵两省自兴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
乐森璕(1899年~1989年),字季纯,祖籍贵州黄平县。民国7年(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民国9年(1920年)升入该校本科地质系,民国13年(1924年)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民国23年(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民国25年(193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中国地质堪探、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贡献卓越。
黄齐生(1897年~1946年),名禄祥,又名鲁连,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贵州安顺人。他毕生和陶行知、黄炎培等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曾两次到延安,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会见,两位中共领袖对黄齐生为抗日救国所做贡献倍加赞赏。
参考资料1.黄果树瀑布国庆旅游攻略 中华第一瀑旅游路线推荐·黄果树景区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