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莨(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薯莨薯蓣科薯蓣属植物

薯莨(学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是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长可达20米。块茎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茎绿色,无毛,单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顶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网脉明显;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4-6月开花,7月至翌年1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和西部、云南、西藏墨脱。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中、阔叶林中、灌丛中或林边。 该种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胶,或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也可作酿酒的原料;入药能活血、补血、收敛固涩,治跌打损伤、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妇女血崩、咳嗽咳血、半身麻木及风湿等症。

拉丁学名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别名

赭魁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百合目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薯蓣属 Dioscorea

薯莨 D. cirrhosa

中文学名

薯莨

二名法

Dioscorea cirrhosa

命名者及年代

Lour.,1790

拉丁植物名:DioscoreacirrhosaLour.[DioscorearhipogonoidesOliv.]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阔中林中灌丛中或林边。

毒性:毒性小鼠皮下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68.8±9.1g/kg。醇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性味:味苦;性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和西部、云南、西藏墨脱。印度支那、菲律宾亦有。

原形态

薯莨

薯莨,藤本,粗壮,长可达20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cm,宽2-14cm,先端渐尖或骤不,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廖,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雄花序重穗状,通常排列呈圆锥状花序,长2-14cm,或更长;‘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长约2mm,内轮小,倒卵形;雄蕊6,稍短于花被片;雌花外轮花被片较内轮大。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cm,宽2.5-5.5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2]

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木栓层较厚,细胞壁微木化,皮层中有分泌细胞散在,长径54-102μm,内皮层细胞1列,切向扁小。维管束外韧型,稀疏散在。薄壁细胞中含鞣质、淀粉粒。淀粉粒卵圆形,长径14-20μm。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l-2滴,溶液呈墨绿色。(检查鞣质)(2)取本品粉末约0.1g,加水2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0ml,加饱和溴水约5滴,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3)取火柴杆一端入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直火焰附近烘之,杆上即显深红色。(4)取本品约0.2g,加水50ml使溶解,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水浴上加热,有黄棕色沉淀,放冷,滤过,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与固体醋酸钠5g,下部应呈棕红色,不得呈蓝色。(检查其他鞣质混入)(5)薄层色谱取本品细粉1g,加甲醇液10ml溶解,滤过,滤液供点样。另以儿条精甲醇液点样对照。同点于0.5%CMC硅胶G板上,用氯仿-甲醇-甲酸(8:2:0.08)为展开剂,展距16cm,喷含1%盐酸的0.0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己醇溶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

栽培

薯莨

生物学特性:

耐阴,以荫蔽的环境为宜。若光照过强,气温高,则幼苗极易死亡。产区栽培多选择红紫泥土。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选择地势倾斜、阴湿的砂壤土作苗床。深翻细耙作高畦,畦宽70cm,长度不定。6月中旬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晾干,开裂后除去果壳,于7月上旬播种。撒播,覆细土约1.5cm,搭棚遮荫。苗龄约60d真叶5-6片时移栽,行株距20cmX7cm。

田间管理:移栽后及时搭荫棚,棚高1.6-2m,荫蔽度30%左右。缺苗者需及时补栽,勤除草。移栽后施1次定根肥,转青后追肥1次。以后每年返青后追肥1次。返苗后进行1次浅耕。生长期注意培土,防止块根外露。

病虫害防治:(1)白绢病为害块根,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最盛。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穴用石灰消毒。雨季防止积水。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马兜铃凤蝶幼虫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咬食叶片和茎,可喷90%敌百虫500-8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开始化蛹,可人工捕。(3)金裳凤蝶幼虫零星为害,防治方法同马兜铃凤蝶。(4)裂爪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以4-5月至返苗前为害最重。喷20%双甲眯1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液防治。此外还有蚜虫为害。

治疗出血性紫癜:取薯莨1两(干),落地红(唇形科植物,又名雪见草、关须公、野芥菜)3两(鲜),加水400ml,煎取150ml,1次或2次分服。临床观察5例,经服药2天后,口腔粘膜、齿龈出血停止,躯干四肢紫癜减退,精神情况好转,食欲增加,尿色接近正常。1例复查血小板由8600/mm3增加至116000/mm3。

3.治疗细菌性痢疾取血娃、地榆各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治疗22例,治愈20例。症状消失和大便镜检阴性平均在服药后5天。此外,红孩儿内服对贫血似有一定疗效;对母乳缺乏者可增加奶量。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将朱砂莲制威片剂,每片0.25克。成人每次0.5~1克,第1、2天每4小时服1次,以后每日4次。治疗110例,治愈61例,好转33例,无效16例。体温一般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脓血便在2~3天后减少或消失。最快的服药3天,一般7天可获痊愈。细菌培养22例,阳性9例,复查8例,7例于6天转阴,1例于9天转阴。个别病人愈后有复发。在痊愈的61例患者中,25例仍有轻摩的腹痛感。服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服朱砂莲粉或片,每次2克,每日4次;或10%煎液每次20毫升,每日4次。治疗32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另有用朱砂莲甲素(每片0.2克),每次1片,日服4次,每次与碳酸氢钠0.5克同服。治疗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共24例,均有效果。

③其他

某些地区应用本品治疗胃脘痛、疮毒、外伤感染等症。用量:1~2钱,水煎服;或配成20~30%软膏、1%水溶液供外用。副作用有腹胀、恶心、呕吐,手麻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参考资料

1.薯莨的介绍·便民查询网

2.薯莨·植物智

关键词:薯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