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汉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
截止2020年底,汉阳区下辖晴川街、建桥街、鹦鹉街、洲头街、五里墩街、琴断口街、江汉二桥街、永丰街、江堤街、龙阳街、四新街11个街道,共有1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汉阳区常住人口为837263人。
2020年,汉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99.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8.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3.76亿元,下降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5.26亿元,下降8.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8.0%。
中文名汉阳区
HanyangDistrict
却月城、汉津
市辖区
华中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
11个街道
芳草路特1号
027
邮政区码430050
亚热带季风气候
晴川阁、古琴台、归元禅寺、龟山电视塔、武汉动物园、汉阳造等
汉阳站
鄂A
837263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699.01亿元(2020年)
111.54平方公里
位置境域
汉阳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边沿,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东南邻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地处东经113°40′~114°16′、北纬29°58′~30°33′。东西最大横距1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4千米,土地总面积为111.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汉阳区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除龟山及西部的剥蚀丘陵外,其余大部分为河湖阶地,平均海拔一般在24米左右。全区最高点在锅顶山山顶,海拔为112.6米。汉阳区境域平原、丘陵、湖泊、河流相间,境内有龟山、凤凰山、梅子山、锅顶山、仙女山、米粮山、碎琴山、扁担山、磨子山、汤家山、赫山、细石山等低山。
气候
汉阳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为41.3℃,极端最低气温为-18.1℃。年无霜期一般为211~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113千卡/每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2]
水文
汉阳区水系丰富,长江由南向北流经汉阳区境边沿,汉水经汉阳区境边沿蜿蜒流入长江。境内有月湖、莲花湖、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部分)等湖泊。
植被
汉阳区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区典型的植被类型。
晴川历历汉阳树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土地总面积为11154.32公顷。其中,耕地429.1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84%;园地3.16公顷,占0.03%;林地31.25公顷,占0.28%;草地9.34公顷,占0.0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353.48公顷,占65.92%;交通运输用地307.04公顷,占2.7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01.22公顷,占26.92%;其他土地19.72公顷,占0.17%。
动物资源
汉阳区境内动物有家禽和野生,包括水产类和畜禽类。水产类有青鱼、鲩鱼、鲤鱼、鲫鱼、鳊鱼、鲢鱼、鳙鱼、鲇鱼、鳜鱼、黄颡鱼、鲦鱼、翘嘴白鱼、财鱼、鳝鱼、泥鳅、甲鱼等,畜禽类有生猪、奶牛、水牛、肉鸡、肉鸭、蛋鸡、蛋鸭、肉鸽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有常住人口65.27万人,比2016年增加9300人。有户籍人口46.09万人,比2016年增加20600人。户籍人口中,男性23.21万人,女性22.88万人;60岁以上的人口有11.48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24.9%;全年出生6640人,人口出生率14.7‰;死亡4163人,人口死亡率9.2‰;人口净增18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汉阳区市常住人口为837263人。[3]
综述
2017年,汉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8.31亿元,比2016年增长6.5%,三种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0:69.09:30.91调整为0:68.29:31.71。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95亿元,比2016年增长10.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68亿元,增长38.2%。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2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2.75亿元,增长13.3%。全年全区公共财政总收入为138.97亿元,增长8.8%。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60.16亿元,增长17.2%。
2017年,汉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946元,比2016年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26599.5元,增长10.4%;经营性收入4362.8元,增长6.6%;财产性收入3130.4元,增长7.6%;转移性收入9853.3元,增长7%。
2020年,汉阳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99.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8.3%。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3.76亿元,下降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5.26亿元,下降8.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8.0%。分季度看,经济逐步复苏轨迹明显,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47.9%,二季度下降25.6%,三季度下降13.5%,全年下降8.3%。[4]
武汉长江大桥第二产业
2017年,汉阳区第二产业增加值647.61亿元,增长5.8%。
2017年,汉阳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2.78亿元,比2016年增长9.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0.01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67.5%。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1个,其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0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为845.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04.06亿元,比2016年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95.88亿元,下降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38亿元,下降78.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0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6.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2%。其中7个行业产值过10亿元,分别是烟草制造业610.09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90.27亿元;金属制造业44.35亿元;橡胶和塑料制品业30.2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8.31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04亿元;食品制造业12.1亿元。
2017年,汉阳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6亿元,比2016年增长10.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86亿元,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8.49亿元,增长19.4%。其中,实现营业利润18.45亿元,增长20.5%。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网上直报建筑企业41个。
第三产业
2017年,汉阳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00.7亿元,增长8%。
2017年,汉阳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73亿元,增长10.6%。完成外贸出口10.84亿元,增长6.4%。招商引资总额达588.9亿元,增长50.9%;实际利用外资5.62亿美元,增长10.3%。
2017年,汉阳区接待游客2700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8亿元,增长12%。
2017年,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及活动76场,其中,承接展览及活动64个,自办展览及活动12个。展览面积154万平方米,接待观众268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07亿元。
交通运输
汉阳区沿江岸线资源得天独厚,历史上曾有众多码头,其中杨泗港曾是中国内河航运的第一大货运港。汉阳区有白沙洲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两岸,晴川桥、江汉桥、月湖桥、知音桥(江汉二桥)、长丰桥、古田桥6座公路桥和汉水铁路桥横跨汉水两岸。
2017年,汉阳区完成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9.48亿元。截至2017年底,汉阳区建成龙灯堤路、夹河路、车友路等20条微循环道路(总长16949米),建成背街小巷道路4.47万平方米。同时,汉阳大道(滨江大道至三环线)景观大道工程一期主线完工通车,墨水湖北路西段、汉江大道、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江汉四桥拓宽改造等建设工程继续推进。
晴川桥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有幼儿园(含学前班)74所,在园幼儿17249人;小学26所,在校学生31900人;初中12所,在校学生11916人;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6601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2443人;普通中专5所,在校学生6993人。
2017年,汉阳区中考普通高中上线率达54.3%,高考重点本科率首次突破50%大关,高考综合排名全市第三。武汉三中重点本科率达97%,居全市第五位,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市第四位。年内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四新中学、三里坡小学、芳草中学建设主体结构封顶,郭茨口小学、鹦鹉洲小学均开工建设。马荣名流公馆幼儿园、惠雯幼儿园开园招生。
科学技术
2017年,汉阳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13.8亿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37项。全年全区共申请专利112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8件。全区拥有区级以上研发机构38个;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评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55个,新增孵化器6个、面积1.46万平方米。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55.16亿元。全区科技研发经费(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比2016年增长0.3%。全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50.53亿元,增长20.3%。
文化体育
2017年,汉阳区11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20个社区文体广场实现提档升级,汉阳区图书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年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100次,各类小型文化活动171次,创造文艺作品160个,上演文艺节目2200个。举办“琴台知音读书会”“知音大舞台”“归元庙会”“知识熏陶工程”等系列主题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创作大型交响音画乐《汉阳组歌》、楚剧《汉阳造》、现代京剧《高龙情》等文艺作品,广场舞《哪门搞起》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中获得特等奖。全年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提档升级社区文化室12个,更换投放健身器材659件。年末辖区有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区级档案馆1个,文化综合活动中心11个,文体广场20个,影剧院及音乐厅8个,博物馆12个。
2017年,汉阳区共组织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参加活动10万人次。全区体育人口达35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8%。辖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057人,其中一级22人、二级118人、三级704人。全区有注册运动员812人,新注册运动员206人,组织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800人次,获奖牌总数207枚,其中金牌108枚。提档升级社区室内健身俱乐部4个,新增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2个。全区公共文体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率达97%。
琴台大剧院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个。有卫生工作人员425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37人。有医疗床位3691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23人、拥有医生3.8人、拥有病床8.01张。全年接诊总人数达299.59万人次,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9.82%。
社会保障
2017年,汉阳区新增就业17268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44人,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1998人。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352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30万元。新增劳动者创业2905人,创业带动就业98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参加养老保险275126人,失业保险312357人,工伤保险108040人,生育保险113374人,医疗保险434507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1235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0698人,大学生医疗保险11452人。全年全区社会保险扩面净增39597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隋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县位于鲁山(古时龟山、凤凰山统称鲁山)之南、汉水(古汉水改道前)之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为县之名始于此(明成化初汉水改道后,汉阳城虽处汉水以南,但仍沿用汉阳名)。
禹稷行宫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市级9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末,汉阳区有省级以上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6个。
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湖北省四大佛教禅寺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龟山之西,月湖东南畔,始建于北宋,相传为俞伯牙抚琴之处,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北望汉水入江口,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夹江对峙,有“三楚胜景”之称,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龟山
龟山处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临长江,北带汉水,西对月湖,南望凤凰山,与武昌蛇山隔江对峙,形成“龟蛇锁大江”的奇特景象。
月湖
月湖位于汉阳区北部,东抵龟山西北隅,南傍古琴台与梅子山相邻,西抵江城大道,北依汉水,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湖泊水域保护面积67.64公顷,湖水深2米左右,为淡水湖。月湖与龟山、梅子山、古琴台浑然一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传说,又使月湖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自古以来,月湖就以“真山,真水,风景如画”闻名于世。2007年在月湖畔建成开园的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是武汉市重要文化活动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5]
武汉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坐落在墨水湖畔,系全国八大城市动物园之一,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
武汉动物园荣誉称号
2018年9月,汉阳区入选中国城区100强。
2018年11月,汉阳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汉阳区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6]
2020年11月,被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1.人口区划·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
2.自然条件·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
3.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武汉市统计局
4.武汉市汉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汉阳区统计局
5.风景名胜·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
6.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