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夷甫(王夷甫尝属族人翻译)
魏晋时男性以女性化为美,每日净面、敷粉、熏香是士族公子的必修课。现在我们都知道“玉人”这个词是形容女性的。但是在魏晋时期,人们把皮肤白皙如玉的男性称为“玉人”。当时出名的美男子如嵇康、王夷甫、夏侯玄等人,皆是出名的“玉人”。所以,魏晋时期的男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玉人”。那是“男色消费”的黄金时代,现在我们通过那个时候的“十大美男”来看看那时候的“小鲜肉”长啥样?
一、“傅粉何郎”---何晏
>王夷甫(王夷甫尝属族人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
电视剧《虎啸龙吟》里面的何晏由一个女生来演,这个是尊重历史事实。他是三国曹魏时南阳人,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大热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后来因他娶了魏公主,被拜为驸马都尉。这个可比现在敷面膜、做spa还自然,天生丽质。
二、“掷果盈车”---潘安
图片来源网络:潘安原貌复原图
《世说新语?容止》中写道“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这就是“掷果盈车”典故的由来,那个时候的粉丝比现在还疯狂。现在用“貌比潘安”来形容帅气的男子。所谓帅气的男子都痴情,潘岳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三、“看死卫玠”---卫玠
图片来源网络
被自己美死是现在经常戏谑自己的话,当时可有一个男子因为自己太美而死亡,那就是卫玠,这个真的是帅气引发的悲剧。说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
四、兰陵入阵曲---高长恭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中国四大美男之一,之前有部小说《兰陵缭乱》的小说,里面的兰陵王是女扮男装,且由于长相俊美,每次出征的时候都会戴上面具,心目中冯绍峰演兰陵王太过阳刚,没有阴柔之美。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他有两大特点:貌美、能打。《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即兰陵王的美是超凡脱俗的。
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唯美思潮的盛行以及玄学思想的影响,男性很注意用化妆的手法来美化自己。尤其是社会中上阶层的男性,更是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晋书》在讲到天子之冕时,写到“魏明帝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晋初仍旧不改。及过江,服章多阙,而冕饰以翡翠珊瑚杂珠”。帝王如此,其下的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敷粉,喷香水,即熏香、佩戴香囊也十分普遍。著名的“韩寿偷香”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当时皇帝把香看得贵重,只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贾充的女儿却暗中偷出来送给韩寿。谁知贾充的幕僚闻到韩寿身上的限量版香气,到贾充那里一说,贾充就知道这是闺女与韩私通了。可以说是最早的“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很多人都服食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有点像现在的杜冷丁。吃了“五石散”以后,红光满面,皮肤很嫩、很亮。所以“五石散”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一种可以返老还童、长生不老的奇药。其实服食“五石散”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那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物。所谓的“竹林七贤”那样肆意的生活就是服用“五石散”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