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40个)(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40个)(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40个))

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东风入律,举案齐眉,五音六律,人心归向,人言可畏,力不从心,势焰熏天,千古一律,千年一律,千篇一律,同音共律,回天之力,天悬地隔,宽以待人,尽力而为,尾大不掉,急急如律令,感激涕零,打成一片,抱令守律,掉以轻心,数不胜数,方头不劣,方头不律,此地无银三百两,清规戒律,片甲不回,狗仗人势,画中有诗,画虎类狗,畏首畏尾,眉目如画,视同一律,诗中有画,践律蹈礼,金科玉律,隔世之感,零敲碎打,出出律律,问鼎中原。

1、东风入律  dōng fēng rù lù

释义:东风入律  春风和煦,律韵协调。常用以称赞太平盛世。

出处:《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品,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  

2、举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释义:举案齐眉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3、五音六律  wǔ yīn liù lǜ

释义:五音六律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

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4、人心归向  rén xīn guī xiàng

释义:人心归向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5、人言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释义:人言可畏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出处:《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6、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力不从心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7、势焰熏天  shì yàn xūn tiān

释义:势焰熏天  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见个败类,纵然势焰熏天,熏看着也同泥猪瓦狗。”  

8、千古一律  qiān gǔ yī lǜ

释义:千古一律  谓从来如此。

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9、千年一律  qiān nián yī lǜ

释义:千年一律  犹言千古一律。

出处: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10、千篇一律  qiān piān yī lǜ

释义:千篇一律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11、同音共律  tóng yīn gòng lǜ

释义: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12、回天之力  huí tiān zhī lì

释义:回天之力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出处:《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13、天悬地隔  tiān xuán dì gé

释义:天悬地隔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14、宽以待人  kuān yǐ dài rén

释义:宽以待人  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15、尽力而为  jìn lì ér wéi

释义:尽力而为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16、尾大不掉  wěi dà bù diào

释义:尾大不掉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17、急急如律令  jí jí rú lǜ lìng

释义:急急如律令  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

出处:唐 白居易《祭龙文》:“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18、感激涕零  gǎn jī tì líng

释义: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出处: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19、打成一片  dǎ chéng yī piàn

释义:打成一片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20、抱令守律  bào lìng shǒu lǜ

释义:抱令守律  死守着律令,不知变通。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时舍,便云我能平狱。”  

21、掉以轻心  diào yǐ qīng xīn

释义:掉以轻心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22、数不胜数  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数不胜数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23、方头不劣  fāng tóu bù liè

释义:方头不劣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24、方头不律  fāng tóu bù lǜ

释义:方头不律  见“方头不劣”。

出处: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25、此地无银三百两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释义: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26、清规戒律  qīng guī jiè lǜ

释义:清规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出处:《释门正统》:“元和九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  

27、片甲不回  piàn jiǎ bù huí

释义:片甲不回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28、狗仗人势  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狗仗人势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29、画中有诗  huà zhōng yǒu shī

释义:画中有诗  绘画当中具有诗意。形容画画得很好。

出处:宋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0、画虎类狗  huà hǔ lèi gǒu

释义: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31、畏首畏尾  wèi shǒu wèi wěi

释义:畏首畏尾  比喻作事胆子小;顾虑多。畏:畏惧;害怕。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32、眉目如画  méi mù rú huà

释义:眉目如画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33、视同一律  shì tóng yī lǜ

释义:视同一律  同等看待。

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  

34、诗中有画  shī zhōng yǒu huà

释义:诗中有画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宋 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5、践律蹈礼  jiàn lǜ dǎo lǐ

释义:践律蹈礼  指遵循礼法。

出处:《北齐书 文宣帝纪》:“以王践律蹈礼,轨物苍生。”  

36、金科玉律  jīn kē yù lǜ

释义:金科玉律  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出处: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37、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释义:隔世之感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38、零敲碎打  líng qiāo suì dǎ

释义:零敲碎打  形容以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办法做事。

出处:毛泽东《的序言一》:“没有一省一县一区一乡的完整的规划,只是零敲碎打地在那里做。”  

39、出出律律  chū chū lǜ lǜ

释义:出出律律  象声词。

40、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释义: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