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力不从心的成语(31个)

有点力不从心的成语(31个)

有点力不从心的成语(31个))

有点力不从心的成语:一筹莫展,东西南北,信手拈来,先意承旨,力不从心,力不从愿,力不副心,力不胜任,力不能支,力所不及,力所能及,发短心长,大厦将倾,大逆不道,得心应手,心余力绌,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长力弱,心长力短,心长发短,心长绠短,手不应心,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有心无力,望洋兴叹,束手无策,爱莫能助,独木难支,蚂蚁搬泰山,鞭长莫及。

1、一筹莫展  yī chóu mò zhǎn

释义:一筹莫展  筹:计策;办法;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宋史 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2、东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东西南北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3、信手拈来  xìn shǒu niān lái

释义: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出处: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4、先意承旨  xiān yì chéng zhǐ

释义:先意承旨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出处:《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5、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力不从心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6、力不从愿  lì bù cóng yuàn

释义:力不从愿  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  

7、力不副心  lì bù fù xīn

释义:力不副心  副:符合。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唐·无名氏《阴德传·韦判官》:“何幸明灵俯降,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荀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  

8、力不胜任  lì bù shèng rèn

释义:力不胜任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出处:《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9、力不能支  lì bù néng zhī

释义:力不能支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出处: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10、力所不及  lì suǒ bù jí

释义:力所不及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11、力所能及  lì suǒ néng jí

释义:力所能及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出处: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12、发短心长  fà duǎn xīn cháng

释义:发短心长  发短:指年老;心长:智谋深。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13、大厦将倾  dà shà jiāng qīng

释义:大厦将倾  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

出处: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14、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释义:大逆不道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15、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释义:得心应手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16、心余力绌  xīn yú lì chù

释义:心余力绌  心里很想干;但力量够不上。

出处: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17、心有余而力不足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释义: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8、心长力弱  xīn cháng lì ruò

释义:心长力弱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出处:鲁迅《两地书》:“学校的一波未平,上海的一波又起,小鬼心长力弱,深感应付无方。”  

19、心长力短  xīn cháng lì duǎn

释义:心长力短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出处: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20、心长发短  xīn cháng fà duǎn

释义:心长发短  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21、心长绠短  xīn cháng gěng duǎn

释义:心长绠短  喻力不从心。

出处:明·何景明《古井篇》:“百丈寒泉尚堪饮,心长绠短空愁立。”  

22、手不应心  shǒu bù yīng xīn

释义:手不应心  犹言力不从心。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23、无可奈何  wú kě nài hé

释义:无可奈何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24、无能为力  wú néng wéi lì

释义:无能为力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25、有心无力  yǒu xīn wú lì

释义:有心无力  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

出处:南朝·梁·惠皎《高僧传·义解·竺法旷》:“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  

26、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释义:望洋兴叹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27、束手无策  shù shǒu wú cè

释义:束手无策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28、爱莫能助  ài mò néng zhù

释义:爱莫能助  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无形;隐而不见;所以没有人能帮助他。②虽很同情;愿意帮助;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办到。

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荆公开言道:‘子瞻左迁黄州,乃圣上主意,老夫爱莫能助。’”  

29、独木难支  dú mù nán zhī

释义:独木难支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30、蚂蚁搬泰山  mǎ yǐ bān tài shān

释义:蚂蚁搬泰山  比喻人多力量大,可以创造奇迹。用作贬义指人自不量力

31、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释义:鞭长莫及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