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烦乱的四字词语(28个)(表示烦乱的四字成语)

关于烦乱的四字词语(28个)(表示烦乱的四字成语)

关于烦乱的四字词语(表示烦乱的四字成语)(28个))

关于烦乱的四字词语(表示烦乱的四字成语):焦躁不安,不知所从,两头三绪,六神无主,坐卧不安,坐立不安,失魂荡魄,如坐针毡,局促不安,心乱如麻,心劳意攘,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烦意乱,心烦意冗,心烦虑乱,心猿意马,心神不宁,心绪如麻,忐忑不安,惴惴不安,提心吊胆,睡卧不宁,竭智尽忠,精神恍惚,行坐不安,诚惶诚恐,惊悸不安。

1、焦躁不安  jiāo zào bù ān

释义: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2、不知所从  bù zhī suǒ cóng

释义:不知所从  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3、两头三绪  liǎng tóu sān xù

释义:两头三绪  形容心意烦乱。

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4、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无主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5、坐卧不安  zuò wò bù ān

释义:坐卧不安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6、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

释义:坐立不安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7、失魂荡魄  shī hún dàng pò

释义:失魂荡魄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8、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释义: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9、局促不安  jú cù bù ān

释义:局促不安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10、心乱如麻  xīn luàn rú má

释义:心乱如麻  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出处: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11、心劳意攘  xīn láo yì rǎng

释义:心劳意攘  犹心慌意乱。

出处: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12、心惊胆战  xīn jīng dǎn zhàn

释义:心惊胆战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13、心慌意乱  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慌意乱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14、心烦意乱  xīn fán yì luàn

释义: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15、心烦意冗  xīn fán yì rǒng

释义:心烦意冗  同“心烦意乱”。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儿呵,暂时间月直年空,好将息你这心烦意冗。”  

16、心烦虑乱  xīn fán lǜ luàn

释义:心烦虑乱  同“心烦意乱”。

出处: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17、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释义:心猿意马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18、心神不宁  xīn shén bù níng

释义:心神不宁  形容心情不平静;精神不安定。宁:安宁。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19、心绪如麻  xīn xù rú má

释义: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  

20、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21、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释义:惴惴不安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出处:《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22、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提心吊胆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3、睡卧不宁  shuì wò bù níng

释义:睡卧不宁  睡:睡觉。卧:躺下,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形容心绪烦乱,不能安定。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24、竭智尽忠  jié zhì jìn zhōng

释义:竭智尽忠  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25、精神恍惚  jīng shén huǎng hū

释义:精神恍惚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样子。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尔朱荣传》:“荣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26、行坐不安  xíng zuò bù ān

释义:行坐不安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27、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诚惶诚恐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28、惊悸不安  jīng jì bù ān

释义:惊悸不安  悸:心跳。惊慌心跳,不能安宁。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虽则无人,心实惊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