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音乐的成语句子(40个)(形容内心音乐的成语)

形容音乐的成语句子(40个)(形容内心音乐的成语)

形容音乐的成语句子(形容内心音乐的成语)(40个))

形容音乐的成语句子(形容内心音乐的成语):东野巴人,铿镪顿挫,不知肉味,不绝如缕,凤箫鸾管,击节叹赏,击节称赏,南风不竞,吹弹歌舞,品竹弹丝,回肠荡气,声情并茂,如泣如诉,峨峨洋洋,巴人下里,急管繁弦,慷慨悲歌,曲终奏雅,曲高和寡,歌声绕梁,白雪阳春,穿云裂石,繁弦急管,绕梁三日,绵延不绝,绵绵不断,荡气回肠,轻歌曼舞,金石丝竹,钧天广乐,铿锵有力,靡靡之音,顾曲周郎,顿挫抑扬,高唱入云,黄钟大吕,黄钟毁弃,不竞南风,袅袅不绝,袅袅余音。

1、东野巴人  dōng yě bā rén

释义:东野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  

2、铿镪顿挫  kēng qiāng dùn cuò

释义:铿镪顿挫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镪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  

3、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不绝如缕  bù jué rú lǚ

释义: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5、凤箫鸾管  fèng xiāo luán guǎn

释义:凤箫鸾管  笙箫之类的吹奏乐。

出处: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歌动迎仙,声袅凤箫鸾管。”  

6、击节叹赏  jī jié tàn shǎng

释义:击节叹赏  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出处:宋 王楙《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7、击节称赏  jī jié chēng shǎng

释义: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出处:晋·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  

8、南风不竞  nán fēng bù jìng

释义:南风不竞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9、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释义:吹弹歌舞  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10、品竹弹丝  pǐn zhú tán sī

释义:品竹弹丝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11、回肠荡气  huí cháng dàng qì

释义:回肠荡气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出处: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12、声情并茂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释义:声情并茂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出处: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 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13、如泣如诉  rú qì rú sù

释义:如泣如诉  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4、峨峨洋洋  é é yáng yáng

释义: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5、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

释义: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

出处: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16、急管繁弦  jí guǎn fán xián

释义:急管繁弦  急:快;繁:杂。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出处:唐 白居易《忆旧游》:“修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17、慷慨悲歌  kāng kǎi bēi gē

释义:慷慨悲歌  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晋 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18、曲终奏雅  qǔ zhōng zòu yǎ

释义:曲终奏雅  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论》:“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聘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19、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释义:曲高和寡  曲:乐曲。高:高雅。和:和谐地跟着唱。寡:少。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

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0、歌声绕梁  gē shēng rào liáng

释义:歌声绕梁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21、白雪阳春  bái xuě yáng chūn

释义:白雪阳春  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出处:宋 王禹偁《为宰相谢赐御制歌诗表》:“《白雪》《阳春》之句,空炫清新。”  

22、穿云裂石  chuān yún liè shí

释义:穿云裂石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  

23、繁弦急管  fán xián jí guǎn

释义:繁弦急管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出处:唐 钱起《玛瑙杯歌》:“繁弦急管催献酬,倏若飞空生羽翼。”  

24、绕梁三日  rào liáng sān rì

释义:绕梁三日  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5、绵延不绝  mián yán bù jué

释义:绵延不绝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出处: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26、绵绵不断  mián mián bù duàn

释义:绵绵不断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出处: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27、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释义:荡气回肠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出处: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28、轻歌曼舞  qīng gē màn wǔ

释义:轻歌曼舞  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处:《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29、金石丝竹  jīn shí sī zhú

释义:金石丝竹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30、钧天广乐  jūn tiān guǎng yuè

释义:钧天广乐  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31、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释义:铿锵有力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2、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

释义:靡靡之音  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33、顾曲周郎  gù qǔ zhōu láng

释义:顾曲周郎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34、顿挫抑扬  dùn cuò yì yáng

释义: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35、高唱入云  gāo chàng rù yún

释义:高唱入云  原形容歌声嘹亮,直上云霄,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

出处: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一卷:“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36、黄钟大吕  huáng zhōng dà lǚ

释义: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律。其为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声调最洪大、响亮;大吕: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四律。旧时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出处:《陆九渊集 语录下》:“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发达九地,真启洙泗邹鲁之秘,其可不传耶?”  

37、黄钟毁弃  huáng zhōng huǐ qì

释义:黄钟毁弃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8、不竞南风  bù jìng nán fēng

释义:不竞南风  不竞:指乐音微弱;南风:南方的音乐。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左传·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39、袅袅不绝  niǎo niǎo bù jué

释义:袅袅不绝  袅袅:声音宛转悠扬。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0、袅袅余音  niǎo niǎo yú yīn

释义:袅袅余音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