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夏的成语四字成语(33个)(形容夏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夏的成语四字成语(33个)(形容夏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夏的成语四字成语(形容夏字成语有哪些)(33个))

形容夏的成语四字成语(形容夏字成语有哪些):一年四季,不合时宜,冬扇夏炉,冬日夏云,冬温夏凊,冬温夏清,冬裘夏葛,商彝夏鼎,夏五郭公,夏日可畏,夏炉冬扇,夏雨雨人,夏鼎商彝,无冬无夏,无间冬夏,春去夏来,春诵夏弦,春风夏雨,用夏变夷,秋收冬藏,秋行夏令,行下春风望夏雨,霜凋夏绿,三伏盛夏,夏树苍翠,子夏悬鹑,冬箑夏炉,夏裘冬葛,夏阳酷暑,郭公夏五,夏虫不可以语冰,夏山如碧,严霜夏零。

1、一年四季  yì nián sì jì

释义:一年四季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 五指山 ﹞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

2、不合时宜  bù hé shí yí

释义:不合时宜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3、冬扇夏炉  dōng shàn xià lú

释义: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

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 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4、冬日夏云  dōng rì xià yún

释义: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5、冬温夏凊  dōng wēn xià jìng

释义:冬温夏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6、冬温夏清  dōng wēn xià qīng

释义: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7、冬裘夏葛  dōng qiú xià gě

释义:冬裘夏葛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8、商彝夏鼎  shāng yí xià dǐng

释义: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9、夏五郭公  xià wǔ guō gōng

释义: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10、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

释义: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11、夏炉冬扇  xià lú dōng shàn

释义: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12、夏雨雨人  xià yǔ yǔ rén

释义: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西汉 刘向《说苑 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13、夏鼎商彝  xià dǐng shāng yí

释义: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出处:元汤式《一枝花 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  

14、无冬无夏  wú dōng wú xià

释义: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出处:《诗经 陈风 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15、无间冬夏  wú jiān dōng xià

释义:无间冬夏  见“无冬无夏”。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无间冬夏,读书恒至夜半。”  

16、春去夏来  chūn qù xià lái

释义:春去夏来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7、春诵夏弦  chūn sòng xià xián

释义: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18、春风夏雨  chūn fēng xià yǔ

释义:春风夏雨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19、用夏变夷  yòng xià biàn yí

释义:用夏变夷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  

20、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释义:秋收冬藏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21、秋行夏令  qiū xíng xià líng

释义:秋行夏令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出处: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22、行下春风望夏雨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

释义:行下春风望夏雨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出处: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23、霜凋夏绿  shuāng diāo xià lǜ

释义:霜凋夏绿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24、三伏盛夏  san fu sheng xia

释义:三伏盛夏  指夏天最热的时候。

25、夏树苍翠  xia shu cang cui

26、子夏悬鹑  zǐ xià xuán chún

释义:子夏悬鹑  鹑:鹑鸟尾秃有如补绽百结。指子夏生活寒苦却不愿做官,衣服破烂打结,披在身上像挂着的鹑鸟尾一样。形容人衣衫褴褛,生活困顿却清高自持,安贫乐道。

出处:《荀子·大略》:"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27、冬箑夏炉  dōng zhá xià lú

释义:冬箑夏炉  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出处:《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28、夏裘冬葛  xia qiu dong ge

释义:夏裘冬葛  即“冬日之葛”、“夏日之裘”——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制成的单衣。后用来比喻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29、夏阳酷暑  xia yang ku shu

释义:夏阳酷暑  夏天的太阳,暑气逼人。

30、郭公夏五  guō gōng xià wǔ

释义:郭公夏五  《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31、夏虫不可以语冰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释义: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2、夏山如碧  xia shan ru bi

释义:夏山如碧  描写夏天山景的成语,夏日山里一片碧绿如玉。

33、严霜夏零  yán shuāng xià líng

释义:严霜夏零  零:凋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

出处:《隋书·梁毗传》:"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脣吻,废兴候其指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