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范围很大的词(39个)(形容范围太大的成语)

形容范围很大的词(39个)(形容范围太大的成语)

形容范围很大的词(形容范围太大的成语)(39个))

形容范围很大的词(形容范围太大的成语):一望无垠,一望无边,一望无际,一碧万顷,一马平川,万马奔腾,五湖四海,包罗万象,千山万水,声势浩大,天南海北,天涯海角,尽收眼底,席卷天下,扑天盖地,排山倒海,无边无垠,无边无沿,无边无涯,无边无际,气势磅礴,气吞山河,波涛汹涌,波澜壮阔,浩浩荡荡,海阔天空,海阔天高,滔滔不绝,满山遍野,漫无边际,烟波浩渺,茫无涯际,蔽日遮天,重岩叠嶂,铺天盖地,雷厉风行,顶天立地,隐天蔽日,万里江山。

1、一望无垠  yī wàng wú yín

释义:一望无垠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2、一望无边  yī wàng wú biān

释义:一望无边  见“一望无际”。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3、一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

释义:一望无际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4、一碧万顷  yī bì wàn qǐng

释义:一碧万顷  形容青绿无际。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5、一马平川  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一马平川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出处: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6、万马奔腾  wàn mǎ bēn téng

释义:万马奔腾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出处: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7、五湖四海  wǔ hú sì hǎi

释义: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8、包罗万象  bāo luó wàn xiàng

释义:包罗万象  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

出处:《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9、千山万水  qiān shān wàn shuǐ

释义:千山万水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10、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释义:声势浩大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11、天南海北  tiān nán hǎi běi

释义: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12、天涯海角  tiān yá hǎi jiǎo

释义:天涯海角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13、尽收眼底  jìn shōu yǎn dǐ

释义:尽收眼底  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14、席卷天下  xí juǎn tiān xià

释义:席卷天下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5、扑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扑天盖地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16、排山倒海  pái shān dǎo hǎi

释义:排山倒海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7、无边无垠  wú biān wú yín

释义:无边无垠  见“无边无际”。

出处:茅盾《白杨礼赞》:“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18、无边无沿  wú biān wú yán

释义:无边无沿  见“无边无际”。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他们就在这一个连一个的村庄里头,就在这一块无边无沿的平原上,鱼儿一样地游来游去。”  

19、无边无涯  wú biān wú yá

释义:无边无涯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是收工回家的时候了,妇女们的无边无涯的‘闲条’这会儿自然收了场。”  

20、无边无际  wú biān wú jì

释义:无边无际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21、气势磅礴  qì shì páng bó

释义:气势磅礴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22、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释义: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23、波涛汹涌  bō tāo xiōng yǒng

释义: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24、波澜壮阔  bō lán zhuàng kuò

释义:波澜壮阔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25、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释义:浩浩荡荡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26、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释义:海阔天空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出处: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27、海阔天高  hǎi kuò tiān gāo

释义:海阔天高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28、滔滔不绝  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不绝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9、满山遍野  mǎn shān biàn yě

释义:满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30、漫无边际  màn wú biān jì

释义:漫无边际  漫:不受约束;随便;边际:边缘;界限。大水广阔;一望无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或指谈话、写文章等没有中心;离题很远。也作“茫无边际、渺无边际。”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4章:“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  

31、烟波浩渺  yān bō hào miǎo

释义:烟波浩渺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32、茫无涯际  máng wú yá jì

释义:茫无涯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虽然只赤光一线,依微隐约,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  

33、蔽日遮天  bì rì zhē tiān

释义:蔽日遮天  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形容遮盖的范围非常宽广。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34、重岩叠嶂  chóng yán dié zhàng

释义:重岩叠嶂  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5、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铺天盖地  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

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36、雷厉风行  léi lì fēng xíng

释义:雷厉风行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37、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38、隐天蔽日  yǐn tiān bì rì

释义:隐天蔽日  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39、万里江山  wàn lǐ jiāng shān

释义:万里江山  江山:祖国领土。形容国家领土幅员广阔。

出处: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