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什么意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什么意思

【成语拼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感情褒贬】:  

中性成语

【结构类型】:  

复句式成语

【形成年代】:  

古代成语

【标准拼音】:  

矛,不能读作“yù”。

【繁体字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英文翻译】:  

Spear of son, shield of attacking son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意思

解释: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语法: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复句式;作谓语、宾语

示例: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鲁迅《华盖集续编 古书与白话》)

近义词:

自相矛盾

成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相关性推荐

形容一个人反驳的成语(形容反驳别人的话的成语)带有矛字的四字词语(包含矛字的成语_包含矛字的四字词语)带有盾字的成语大全(包含盾字的成语_包含盾字的四字词语)

成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单字解释

读音:yǐ

以yǐ

1.用;拿:~少胜多。晓之~理。赠~鲜花。

2.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3.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4.表示目的:~广视听。~待时机。

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姓。

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以弱毙强以匡不逮无以名之利以平民子读音:zǐ

子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姓。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天王老子屎盆子子曰诗云之读音:zhī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一丘之貉一世之雄灭顶之灾一之已甚矛读音:máo

矛máo

1.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2.姓。


鬻矛誉楯基本矛盾丈八蛇矛鬻矛誉盾攻读音:gōng

攻gōng

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城。能~能守。~下敌人的桥头堡。

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之。~其一点,不及其余。

3.致力研究;学习:专~。一门心思~外语。

4.姓。


九攻九距义兵不攻服群起攻之急痛攻心子读音:zǐ

子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动物的卵:鱼~。蚕~。

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儿。

6.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姓。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天王老子屎盆子子曰诗云之读音:zhī

之zhī

1.往:由京~沪。君将何~?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4.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心。钟鼓~声。以子~矛,攻子~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家。无价~宝。缓兵~计。千里~外。意料~中。十分~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大。战斗~激烈。大道~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就下,极为自然。


一丘之貉一世之雄灭顶之灾一之已甚盾读音:dùn

盾dùn

1.盾牌,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

2.盾形的东西:金~。银~。

3.货币名。苏里南、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本位货币。


基本矛盾鬻矛誉盾自相矛盾磨盾之暇

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相关的成语

之乎者也之子于归之死不渝之死靡二之死靡他之死靡它以一儆百以一奉百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持万以一知万以一警百以一驭万以不变应万变以不济可以丰补歉以为口实以为后图以义割恩以义断恩以书为御以五十步笑百步以人为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他相关

yi开头的成语zi开头的成语zhi开头的成语mao开头的成语,开头的成语gong开头的成语dun开头的成语带以的成语带子的成语带之的成语带矛的成语带,的成语带攻的成语带盾的成语带以的组词带子的组词带之的组词带矛的组词带,的组词带攻的组词带盾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