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后肌(腿部组成结构)
为半羽肌,位于小腿三头肌的深面,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起自小腿骨间膜上2/3及邻近的胫腓骨后面,向下移行于长的肌腱,该肌腱在内踝后方,经过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深面至足内侧缘,止于舟骨粗隆及三块楔骨的基底面。此肌收缩,使足蹠屈、外旋及内收。除此,还有维持足纵弓的作用,为小腿后群肌中最强大的足内翻肌。胫骨后肌受胫神经支配。
中文名胫骨后肌
tibialis posterior
趾长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症
病因
- 解剖学因素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原因是由于位于内踝下方的胫后肌腱乏血管区存在。肌腱的营养绝大部分来源于腱鞘的滑膜产生的滑液,极少部分营养来源于穿过腱鞘进入肌腱的小血管。对于胫后肌腱,由于乏血管区的存在,肌腱对滑液的营养依赖更为突出。
2.肌腱的物理学特性
在行程中的转变方向处,肌腱对疲劳和破坏性外力特别敏感。胫后肌腱在内踝后方经内踝下行向足底时,在方向上有一个急转弯。当外力作用于足时,胫后肌腱反应性紧张应对载荷,此时,内踝就像一个“楔子”一样锥刺胫后肌腱,足以导致胫后肌腱的纵形撕裂和断裂。
3.内踝骨折
Holmes等认为踝关节损伤是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一个病因,从而造成获得性扁平足,因此在进行踝关节治疗时,要防止损伤胫后肌腱,尤其在内踝行螺丝钉固定时,要正确的安放螺丝钉,因为胫后肌腱在后丘的后下方滑动,导针方向要平行内侧关节面,若打入多个螺丝钉,螺丝钉尽可能固定在1区和2区内。
4.副舟骨和内侧舟骨结节的肥大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正常足出现副舟骨的几率小于15%,大多数情况下,副舟骨的存在说明胫后肌腱止点异常。
5.其他的可能原因
马蹄足,足踝部的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外周性神经性疾病和抽烟等。
相关病症
胫后肌腱炎:
病人经常蹲起、跑跳、登山活动以后引起胫后肌腱过度牵拉、受力导致的肌腱炎,会引起明显的小腿后侧酸胀疼痛,并且在足部负重活动时疼痛会明显加重,在蹲起、跑跳活动时疼痛会加重,在活动后会呈现刺痛的情况。长时间活动以后还会导致小腿后侧有肿胀的情况,在小腿后侧的中间部位按压时还会有明显的压痛,在踝关节屈伸活动牵拉胫后肌腱时疼痛也会明显加重。[1]
参考资料1.胫后肌腱炎的症状·有来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