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赣南医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赣南医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赣南医学院位于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内,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8年设置专科建制的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赣南医学院,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872亩,设黄金、章贡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33.4万册,电子藏书230.62万册。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1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有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全日制在校生12429人。专任教师846人。

中文名

赣南医学院

外文名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

赣医

创办时间

创办人

熊慬

办学性质

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主管部门

江西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恭进 院长:张小康

本科专业

31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校训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校歌

《我们是新时代的赣医人》

院校代码

10413

知名校友

肖卿福、李青峰、聂智民、李利

主要院系

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

学校类型

医药类院校

院系专业

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技能教学研究部)

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

赣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赣南医学院药学院

赣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

赣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赣南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六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七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第八临床医学院

赣南医学院军事体育教学研究部

赣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4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52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级教授7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青年井冈学者、省主要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5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9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学校现有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3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赣南医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1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有江西省一流学科1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护理学

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科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省高校精品课程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5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有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11个;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首批74家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之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逾百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1项,省科技进步奖13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省创新争先奖1项;授权专利112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

合作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和开展教育合作项目,截至2021年3月,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学校在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建立了师生培训基地,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互为协作单位。200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毕业生中85%获得所在国执业资格,培养质量得到生源国的好评。2018年,学校培养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参加该国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70%,远超该国35%的通过率,其中1人名列全国第一。2007年开始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毕业生。主办了中德医院管理论坛、国际血管瘤论坛、梅奥医院管理论坛、全国儿童肿瘤研讨会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研讨会等项目。

校园文化

校徽
  • 校徽 1、以“赣南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一组奋飞的鹏鸟,象征赣医人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质。喻意赣南医学院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2、图形整体似双手捧起红“十”字的情形,突出医学教育,象征着赣南医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注重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相长。同时,喻意赣医人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人类神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形象。 3、图案主体下方“1941”为建校时间,寓意赣南医学院多年办学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4、外圈中文校名“赣南医学院”用毛体字,显得庄重大气,与英文校名“GannanMedicalUniversity”和谐形成一圆形,象征赣医人团结一致,开放式办学,不断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突破。
  • 校训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作为该校校训,言简意丰,内涵深刻,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该校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与学校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该校特有的精神与文化。 校训共两句八个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承接,联为一体,构成了三层逻辑递进关系。一是表达出赣医人坚持内在品德与外在言行培养并重,以“培植善念,付诸善行”为已任。二是彰显出赣医人以脚踏实地、不懈追求的治学态度,涉猎新知,追求卓越。三是喻示着赣医人秉承往圣,开启来贤,推陈出新,志存高远的企盼与追求。这三层意思集中体现了赣医精神的内核。 校训在句式上很有特点,“立”、“求”二字对仗工整,富有新意;四个词全部源自典籍,颇有古韵,是该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凝练;同时,又贴近现实,历久弥新,昭示该校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开拓求新的精神风貌,为一代又一代赣医人预留出了广阔的诠释、演绎和想象的空间。
  • 校歌《我们是新时代的赣医人》,何少华作词,罗晓婷作曲。 歌词 走进我们的校园,就闻到了红土的芳香。仰望我们的校旗,就澎湃着炽热的情感。红土地上,放飞金色的希望;赣江源头,扬起理想的风帆。啊,我们是赣医人,新时代的赣医人,这里是圆梦的地方。立德立行,求是求新,我们成为坚实的栋梁。走进我们的校园,就怀揣着崇高的向往。汇集在医学的殿堂,就维系着人类的安康。风雨兼程,留下奋进的足迹;青春岁月,绽放智慧的光芒。啊,我们是赣医人,新时代的赣医人,这里是拼搏的疆场。继往开来,奋发向上,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校领导

姓 名

职务

李恭进

党委书记

张小康

党委副书记、院长

曾泽鑫

党委副书记

陈 亮

党委委员、副院长

黄瑞忠

党委委员、副院长

叶军明

党委委员、副院长

肖树辉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赣南医学院监察专员

彭维杰

党委委员、副院长

校园环境

月牙湖:位于行政楼前,与行政楼背面的“卧龙”景观区遥相呼应,湖中设置医学誓言组雕,希波克拉底誓言,以赋予广场神圣的意义,为医学生步入医师的宣誓广场。同时通过喷泉水景营造一种辉煌的气势,展望了学校美好的前景。 学海湖:位于教学广场,取“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通过流水知识墙、船形亲水台等相关景观元素的设置,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共创明日的辉煌。 星光湖:位于宿舍区水景,通过散置的医学发明小品,记录医学名人的文化廊等,赋予景观有生命的文化意义。

词条图册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赣南医学院官网

关键词: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