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巩,汉语汉字;拼音:gǒng,笔画:6,释义:坚固,结实,使牢固:~固。~膜;用皮革捆东西:“~用黄牛之革”;又为一种姓,巩姓源于姬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常用词组:巩固国防;巩固阵地。巩姓是一个由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其血统渊源与春秋时期周敬王之大臣简公有关。巩姓名人,汉有巩伋,宋有巩丰、巩信,明有巩珍,清有巩建丰。巩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三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8%左右。

中文名

拼音

ɡǒnɡ

繁体

部首

五笔

AMYY

仓颉

MHNI

郑码

BIQD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

笔画

6

注音

ㄍㄨㄥˇ

字形源流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巩”。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巩(鞏)gǒng

坚固,结实,使牢固:巩固。巩膜。

用皮革捆东西:“巩用黄牛之革”。

姓。[1]

详细释义

巩:gǒngㄍㄨㄥˇ。把持住故有标的是巩之范式。

1、本义:。使之牢固(英语:consolidate)。如:《诗·大雅·瞻昂》:“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明张居正《驾瑞鹿表》:“来凤仪,来兽舞,来龙负与龟呈,亿载巩山河之固。”。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英人﹞乃拟筑一大铁路……一以巩势力于印度。”。又如:巩固国防。

2、衍义:用作“巩”的简化字。指用牛皮束牢(英语:fastenwithaleatherband)。如:《易经·革卦·初九》:“初九:‘巩用黄牛之皮。’。”。(高亨注:“巩,束而缚之也。”)

3、衍义:指束物的皮带。如:明沈鲸《双珠记·术士玄谋》:“救灾厄如去巩。”。

4、衍义:引申指“勤劳”。如:《文选·班固·典引》:“荣镜宇宙,尊亡与亢,乃始虔巩劳谦,兢兢业业。”。(蔡邕注:“巩亦劳也。”)

5、衍义:人心绪郁结不开,也又如筑实一样。故又引申指“心情郁结的样子”。如:刘向《九叹》:“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王逸注:"巩巩,拘挛貌也。")。

6、衍义:通“恐”。指“恐惧”。如:《荀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

7、衍义:用同“栱”。指“建筑物立柱与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如: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卷中不楹而砖,亦横巩如桥,卷外为檐,以瓦覆石,连属于洞门之上壁;洞与巩连为一室,巩高而洞低,巩不掩洞,则此中之奇也。”

8、衍义:中国河南省县名(英语:Gongcounty),以在洛水之间,四面皆山,可以巩固,故名,历代因之。

9、衍义:春秋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巩县境。如: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晋师克巩。”。

10、衍义:用作姓

《说文解字》:“巩,抱也。从丮、工声。”。把事做漂亮而有规矩是工之范式。手有所把持是丮之范式。丮、工两范式叠加。把持住故有标的是巩之范式。本义:使之牢固。

繁体字“巩”。《说文解字》:“‘巩’,以韦束也。《易》曰:‘巩用黄牛之革。’”。从革、巩声”。革、巩两范式叠加。用皮革围束起来是“巩”之范式。本义:使之牢固。如:巩固阵地。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巩”。是同音同义省化。

巩是中文一级常用字

[2]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与?同。

(巩)《唐韵》《正韵》居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音拱。《说文》以韦束也。《易·革卦》巩用黄牛之革。

又《尔雅·释诂》巩,固也。《又》硈,巩也。《注》硈然坚固。《诗·大雅》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粜又《臫扬子頭·方樤言》巩,火乾也。凡有汁而乾谓之煎,东齐谓之巩。

又国名。《左传·昭十五年》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注》阙巩国所出铠。

又《广韵》县名。《左传·昭二十五年》尹文公涉於巩。《注》於巩县涉洛水也。

又羌名。《前汉·赵充国传》煎巩,黄羝之属。《後汉·顺帝纪》讨巩唐羌。

又州名。《韵会》唐渭州,宋攺巩州。

又姓。《左传·成二年》晋侯使巩朔献齐捷於周。[3]

参考资料

1.巩·汉语字典

2.巩·新华字典

3.巩·汉典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