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

孝(拼音:xiào)是汉语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中文名

拼音

xiào

部首

耂、子

五笔

FTBF

郑码

BMYA

笔画

7

注音

ㄒㄧㄠˋ

笔画数

4 3、3 4

平水韵部

去声十九效

造字法

会意

结构

合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异体

?、?、?、?

仓颉码

JKND

统一码

基本区-5B5D

四角码

44407

字级及编号

一级(0638)

基本字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xiào

动词

尽心奉养、尊敬和顺从父母。

祭,祭祀。

效法

名词

孝道。

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

旧时礼俗,在长辈去世后一定时期内,晚辈穿孝服,以示哀悼。

指居丧之人。

指孝服、丧服。

说文解字

【卷八上】【老部】呼教切(xiào)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说文解字注

【卷八上】【老部】

善事父母者。

注:《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注:说会意之恉。呼教切。二部。

广韵注解

呼敎切,去效晓 ‖孝声幽1部

孝,孝顺。《尔雅》曰:“善父母为孝。”《孝经左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龙负图;庶人孝,林泽茂。”又姓,《风俗通》云:“齐孝公之后。”呼敎切。六。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 孝·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4

《唐韵》呼敎切。《集韵》《韵会》《正韵》许敎切,竝嘐去声。《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尧典》:克谐以孝。《礼·祭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之谓畜。

又《祭义》: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战陈无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

又《諡(谥)法》:五宗安之,慈惠爱亲,秉德不回,协时肇享,大虑行节,竝(并)曰孝。

又姓。《风俗通》:秦孝公后。

又叶许救切,音臭。《诗·周颂》: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又叶许六切,音旭。《诗·大雅》: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叶上淢,淢音侐。

字形书写

【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一(横)④ノ(撇)⑤㇇(横撇)⑥㇁(弯钩)⑦一(横)

【写法】❶“耂”从上、左包围“子”。❷“耂”,竖笔在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方;长撇从竖和长横的接点右侧穿过,撇尖超出上部。❸“子”,居下半格;㇇(横撇)的横段在横中线;」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钩底在竖中线。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三十六效

开口呼

二等

次清

呼教切

xau

集韵

去声

三十六效

开口呼

二等

次清

许敎切

xɪau

中原音韵

去声

萧豪

齐齿呼

全清

xau

中州音韵

去声

萧豪

兴教切

洪武正韵

去声

十三效

全清

许教切

xau/xiau

分韵撮要

阴去

第十八交绞教

参考资料

1.刘宏伟律师谈“三孝” ·搜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