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田头菇(锈伞科田头菇属真菌)
柱状田头菇俗名杨树菇、柳蘑、柳松茸、茶树菇、茶薪菇、柳菌、柳环菌、柱状环锈伞等。国外于1950年人工栽柱状田头菇培成功,1980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较详细的研究,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福建开始小规模生产。近年来,福建、江西、云南、贵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柱状田头菇是伞菌目(Agaricales)、锈伞科(Bolbitiaceae)、田头菇属(Agrocybe)真菌。真菌门(Eumycota),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中文名柱状田头菇
杨树菇、柳蘑、柳松茸、茶树菇、茶薪菇、柳菌、柳环菌
真菌界
真菌门(Eumycota),有资料归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资料归为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
同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
伞菌目(Agaricales)
锈伞科(Bolbitiaceae),有资料归为粪锈伞科(Bolbitiaceae)
田头菇属(Agrocybe)
柱状田头菇
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柱状田头菇
近年来,福建、江西、云南、贵州、浙江等省都已有了不少的栽培。
茶树菇的产地环境
茶树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于小乔木类油茶林腐朽的树根部及其周围,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及中秋前后。砍伐老林后的再生林中较多发生。由于油茶树木质坚硬,腐朽速度慢,因此茶树菌丝体的生长周期特长。
野生茶树菇的发生往往受上一年降水量的影响。即上一年的降水量多,第二年3月份前又是适量的降水,那么第二年的四五月份就会有大量的茶树菇发生。如果第一年降水较少,第二年3月份也比较干旱,那么即使第二年四五月份降水较充沛,茶树菇的发生也较少。正是由于发菌时间长,有利于菌丝聚集能量和蓄积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营养物质,才形成了营养丰富、清脆爽口、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外形美观、香气独特的菇中珍品——茶树菇。
茶树菇的营养价值
1、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2、茶树菇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
3、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
4、茶树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1]
生物活性
1、抗肿瘤 研究发现,柱状田头菇多糖、活性蛋白组分Yt及柱状田头菇凝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癌活性,人们把它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发现,茶树菇中含有的很多组分,如多糖、吲哚衍生物等,都具有明显的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的能力[1]。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抗菌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及其热水浸提液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可有效地抑制格兰氏阳性(G+)、格兰氏阴性(G-)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
4、免疫调节 柱状田头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
5、缓解小儿尿床 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
柱状田头菇
品种全称:柱状田头菇
品种又称:杨树菇、茶薪菇
主题关键词:杨树菇、柱状田头菇、茶薪菇、食用菌
生物学特性
柱状田头菇①形态。子实体枞生,菌盖1~10厘米,多2~5厘米,初暗褐色,后红褐色,成熟后土黄褐色。柄长3~15厘米,中生,纤维质,中实,脆嫩,有薄薄的内菌幕,最后形成菌环。
②营养。可以多种阔叶木屑、棉籽壳和玉米粉为主料,木屑以杨、柳、榆、槭、榕、桕等树种为好,加入适量的麦麸、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菜籽饼粉等,可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温度。菌丝体生长适温21~27℃,以25~27℃最适。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温度10~25℃,最适温度不同菌株有所不同,有的13~18℃,有的16~25℃。
④湿度。最适基质含水量64%~67%,子实体形成期先湿后干,原基形成期95%~100%的大气相对湿度最好,分化后则以85%左右为宜。
⑤光照。光抑制菌丝体生长,但是在完全黑暗条件下子实体不能形成。出菇期光照以300~500勒克斯为宜。
⑥氧气和二氧化碳气。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不敏感,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必须控制在0.2%以下。
⑦酸碱度(pH值)。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4~6.5,超出这个范围生长不良。
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材料
可以杨、柳、榆、槭等树种的木屑作主料,也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粉作主料,后者较前者产量高,出菇也早。加入20%的麦麸或米糠和少量石膏即可。常用配方有:
配方一:木屑78%,麦麸或米糠18%,豆饼粉2%,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二:棉籽壳80%,木屑18%,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配方三:玉米芯粉40%,棉籽壳40%,木屑15%,饼肥粉3%,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2.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的室内栽培或园艺设施内栽培,应选择在出菇期正处温度15~25℃的季节。发菌期一般要40~50天,可据此推算接种日期。栽培方式可袋栽,也可箱栽,目前栽培较多采用袋栽。
3.栽培工艺及技术要点
柱状田头菇
柱状田头菇的栽培工艺为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
①配料装袋。按配方称好料,加水搅拌均匀后装袋,多使用17厘米宽33厘米长的折口聚丙烯袋。装料和灭菌及接种方法均与袋栽黑木耳相同。
②发菌。发菌温度以25~27℃为宜,长满后要及时移至菇房。
③搔菌催蕾。菌丝长满料后就要及时搔菌,去掉老菌种块。搔菌后若能盖一层泥炭土或壤土将更利于出菇。搔菌后去掉棉塞和套颈,打开袋口,上加废报纸喷水保湿。
④出菇。搔菌催蕾保湿期间,菇房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大气相对湿度先高后低,光照300勒克斯左右,并保持通风良好。子实体分化后发育期间的大气相对湿度切忌过高,否则易烂菇。
参考资料
1.茶树菇的产地分布·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