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障碍赛(田径竞赛项目)
3000米障碍赛是一个田径竞赛项目,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初是野外进行的,以树枝、河沟等作为主要障碍,19世纪中叶变更到跑道上举行。障碍物包括水池和障碍架,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首次设立了障碍赛项目.当时障碍跑比赛设立了两个项目,即2500米障碍跑和4000米障碍跑.障碍栏架是用其他物品代替的,各栏架之间的距离也是随意安排.目前,肯尼亚男选手已取得了此项目10届奥运会比赛中的8枚金牌,8:05.51的男子3000米障碍赛奥运会纪录就是肯尼亚选手卡林斯基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创造的。
中文名3000米障碍赛
田径竞赛项目
19世纪
英国
树枝、河沟等
竞赛规则
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碍架高91.1~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国际田联直到1954年才开始承认其世界纪录。[1]
锻炼目的
障碍跑是项发展 耐力,提高内脏功能,培养不怕困难,勇敢顽强 意志品质的项目.
发展变化
障碍赛起源于英国.
障碍赛的前身是越野跑,运动员在3000米障碍赛越野跑途中,要越过天然和人工设置的障碍.1837年,英国列格经城的学校运动会上,首次举行了障碍跑比赛.随后这个项目逐渐在其他国家开展起来.
1900年第2届奥运会上首次设立了障碍赛项目.当时障碍跑比赛设立了两个项目,即2500米障碍跑和4000米障碍跑.障碍栏架是用其他物品代替的,各栏架之间的距离也是随意安排.
第三届奥运会设立了2500米障碍跑.
第四届奥运会将障碍跑的距离增加到3200米.
第五,六届奥运会未设障碍跑比赛.到1920年第7届奥运会时,才把障碍跑的距离正式确定为3000米.英国运动员以10分00秒4的成绩获得冠军.
奥运田径
起源与发展
1900年第2届奥运会首次设立障碍跑,女子障碍跑开展很晚,2008年第1次将该项目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项目规则
该项目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碍架高91.1~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
现有强国
目前,肯尼亚男选手已取得了此项目10届奥运会比赛中的8枚金牌,8:05.51的男子3000米障碍赛奥运会纪录就是肯尼亚选手卡林斯基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创造的。
参考资料1.3000米障碍竞赛基本规则·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