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汉语词语)
私法主要是指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宪法、行政法、刑法以及所有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都属于公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但是还有一些法律,例如社会法、经济法、环境法,则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质。公法和私法是民法系国家通常的法律分类方法。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公法与私法也成为划分中国法律的方法。关于分类的标准,众说纷纭。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
中文名私法
Private law review
sī fǎ
ㄙ ㄈㄚˇ
与公法相对的法律概念
基本解释
1、私家所定的法规。《晋书·纳传》:“纳尝问,梅陶曰:‘君乡里立月旦评,何如?’陶曰:‘善褒恶贬,则佳法也。’纳曰:‘未益。’时王隐在坐,因曰:‘《尚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1]
2、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3、公、私法之区分
理论和种类
目前区分公、私法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益说
根据调整的利益关系的性质,是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
相关书籍《国际私法》
主体说
根据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但比较多数人采的是所谓的「新主体说」,这一个说法的区分标准是:如果一个法律关系中,出现的法律主体其中一方是以公权力姿态出现的国家主体,那么适用在这个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就是公法;反之,如果双方没有出现这样的主体,就是私法.
举例来说:台北市政府向池上便当订购饭盒,这里台北市政府出现的姿态,和公权力无关.
必须注意的是,新主体说是用来区分「法律」本身的定性而「法律关系」是公法关系或者私法关系则是另一件事情.
性质说(隶属说)
调整的是纵向隶属关系还是横向平等关系。这在很
国际私法在国际法体系中的位置
长时间内占主体地位。
理念说
根据法的理念。调整分配正义的是公法,交易正义的是私法。
决策说
公法是受到约束的决策的法,私法是自由决策的法。
参考资料1.私法·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