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三角(观赏性鱼类)

蓝三角观赏性鱼类

蓝三角灯鱼中文学名叫做正三角灯,英文名为Harlequinrasbora,英文学名为Trigonostigmaheteromorpha(由Duncker于1904命名),最早产自东南亚等地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境内的河流之中。是一种娇小漂亮的观赏性鱼类。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亚纲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中文学名

蓝三角

基本内容

原产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饲养水温24~29℃

体形/颜色:体长3—5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朱红,背鳍、臀鳍、尾鳍红色,体前半部银色,中部到尾部有一块醒目的三角形黑斑,闪闪发出蓝光。根据形态大小,其又有大三角和小三角之分。大三角体较大,三角形黑斑清晰;小三角体暗小,体侧三角形黑斑清晰度差。

背鳍、臀鳍、尾鳍淡红色。水质弱酸性软水。水质要求澄清。饵料有鱼虫、颗粒饲料等。繁殖水温25-26摄氏度,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繁殖期间雄鱼幼鲜艳的婚姻色,体形瘦小,雌鱼腹部膨大,属水草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100-200粒。

介绍:蓝三角小型娇员品种,性情温和,喜群居。

饲养水温24—29℃,喜微酸性软水。喜在水族箱的上层活动。饵料以小型鱼虫等活食为主。

饲养繁殖

亲鱼性或熟年龄约5—7个月。日常饲养时,雌雄较难区别。但进入繁殖期的雄鱼具婚姻色,体玫瑰色特艳,雌鱼腹部膨大,体色较谈,体型较雄鱼大。在50厘米×30厘米×35厘米的鱼缸中种植几棵檀香草或琵琶草,或在位底部铺些头发丝草,水草种植要密,因三角鱼产卵与其他鱼类不同,雄鱼追逐缆鱼时,雌鱼不是直接产卵,而是串到檀香草或琵琶草的叶子背面产卵。

产卵完毕,将亲鱼捞出。受精卵到第二天即孵出仔鱼,3—4天后仔鱼就能游泳觅食。雌鱼每次产卵50一200粒,产卵间隔时间10一15天。

参考资料

1.蓝三角灯鱼介绍,蓝三角灯鱼特种习性·中国养殖基地

关键词:蓝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