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中(重庆市窗口学校)
重庆南开中学创建于1936年,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南开学校肇始于天津。张伯苓原为北洋水师见习军官,目睹了甲午战败后“国帜三易”的悲愤一幕,立志教育救国。1904年,他在清翰林严修的帮助下建成天津南开中学,后来又于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于1923年创办南开女中,于1927年创办南开经济研究所。“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危急。为了保证教育工作不因时局变化而中断,并实现将南开学校办到全国各地的理想,张伯苓校长决定在四川建中学,选址重庆沙坪坝。学校初名南渝中学,取南开在渝办学之意。1937年,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被日机炸毁,“为了表示南开生命之延续,以及不屈之决心”,张伯苓校长在校董会的建议下,于1938年将南渝中学更名为私立重庆南开中学。1953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办,更名为重庆三中。1984年,重庆三中恢复南开校名,并由邓颖超同志题写了校牌。目前,学校是直属重庆市教委管理的公办高完中、重庆市重点中学。
中文名重庆三中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周光召,朱光亚,张存浩,邹家华
Chongqing Nankai Middle School
重庆南开中学
1936
中学
中学
田祥平
重庆
重庆市沙坪坝区
http://www.nks.edu.cn/
校徽
重庆南开中学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构成,紫色意旨“紫气东来”,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个角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南开求学,寻找救国道路;一说圆圈内八角形代表南开学子行方智圆。
重庆南开中学校训壁
校训
南开校训两句话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
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张伯苓指出:“教育—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造就完全人格,德智体不可偏废”(1914年4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又指出:“办学之目的,在信学以致用,学以医愚,学以救国、救世界”(1916年1月在修身课上对学生的演讲)。他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这段讲演词为周恩来所记录)。在此演说中他还指出:“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
所以可见,张伯苓主张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独善其身的白面书生,而是要培养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之“干才”。这一点是张伯苓在教育主张上独特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我国其他诸教育家之处,纵观当时各类学校的校训,除南开学校外,无一在校训中提出以“能”为主要要求的。这也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之卓越超群,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允能”者,是要求受教育者理论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工作能力,努力方向是锻炼救国自强能力和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日新月异”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
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
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愿以此简单释文与全体南开人共勉。
校歌“嘉陵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hchristmastree》。
学生活动
重庆南开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
1、10月17日前后举行校庆暨运动会。
2、11月前后高一年级举行篮球联赛,高二年级举行足球联赛。
3、12月前后高二年级举行“雷雨”话剧节。
4、12月底各班举行元旦晚会。
5、1月初举行冬季长跑运动。
5、2月底高三年级举行排球联赛。
6、4月举办艺术节,高二年级进行自画衫展示,并参加自编操比赛。
7、4月底半期结束后高二年级去五云山寨参加社会实践。
8、5月举办“科技月”活动。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级举办歌咏比赛。
另外,重庆南开中学会不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学校长)来南开讲坛,与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习经验。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有约三十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学、科技、艺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
社会评价
1984年温家宝写给天津南开中学80周年校庆的书信:“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
“重庆南开中学,践行“公能”校训,“读书不忘抗战,抗战不忘读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西南山城,沙坪岁月,是南开百年史上的华彩篇章。”“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7年间,重庆南开中学273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拥有实力超群、数量众多的优秀学生群体,为社会所认可。”(人民网评)
“两弹一星的核心组员中有四分之一是我们中学毕业的。”("两弹元勋"朱光亚语)
“对我影响最大的学校是南开,南开是培养‘精神贵族’的学校。”(经济学家吴敬琏语)
“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语)
“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执教、求学南开学校的老舍、曹禺称誉)
参考资料1.重庆南开中学简介·重庆南开中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