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恬武嬉(古代成语)

文恬武嬉古代成语

文恬武嬉,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 tián wǔ xī,意思是文官安闲自在,武将游荡玩乐。形容天下太平无事,或文武官安于现况,苟且过日。出自《进撰平淮西碑文表》。

中文名

文恬武嬉

出处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

释义

谓文官武将习于安逸嬉乐,不以国事为意。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宋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又书》:“以大势论之,渡江安静又五十餘年,文恬武嬉,今亦甚矣,民疲兵老,今亦极矣。”明宋濂《拟晋武帝武功颂》:“文恬武嬉,浑浑无涯。”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我们并不反对准备,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文恬武嬉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1]

出处

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用法】作谓语、定语;

【示例】1、他觉得在自己治理下的郓州,真是堪称“文恬武嬉”、“物阜民康”。

近义词:上恬下嬉、尸位素餐

反义词:文治武功、克己奉公

造句:

1、东汉末朝;朝政腐败;皇帝耽于淫乐;文恬武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2、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就必须要摒弃文恬武嬉的现象。

参考资料

1.文恬武嬉·吴江诗词网

关键词:文恬武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