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R(生物学专业术语)

BCR生物学专业术语

B细胞抗原受体(B-cell receptor, BCR)是一种位于B细胞表面的负责特异性识别及结合抗原的分子,其本质是一种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embrane immunoglobulin, mIg)。BCR具有抗原结合特异性,每个个体的BCR多样性高达5x10^13,构成容量巨大的BCR库,赋予个体识别各种抗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巨大潜能。在成熟B细胞表面,BCR总是和负责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CD79a/b)异二聚体共同表达,形成BCR-Igα/Igβ复合体(BCR复合物)。

中文名

B细胞抗原受体

外文名

B cell receptor, BCR

作用

识别、结合抗原并传递抗原刺激信号

本质

是一种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定义

是一种位于B细胞表面的负责特异性识别及结合抗原的分子

特点

BCR能识别的抗原种类较多,除了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多糖、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的抗原。同时,BCR能够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表位的空间构象。此外,BCR对抗原的识别不需抗原提呈细胞(APC)的加工和提呈,也不需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辅助。

活化信号传递

BCR与抗原结合产生的激活信号是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又称为抗原刺激信号。由BCR复合物和CD19、CD21、CD81(B细胞共受体)共同传递。 当抗原与B细胞接触后,B细胞表面的多个BCR复合物将会与抗原结合而发生聚合,从而使得BCR复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此时,细胞质内的受体相关性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并将Igα/Igβ胞质区中的ITAM的一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使其形成展开构象。随后。磷酸化的Igα/Igβ招募并激活各种信号分子。其中,信号分子之一的脾酪氨酸激酶(Syk)能够进一步招募并激活磷脂酶Cγ2(PLC-γ2),催化细胞质内的4,5-二磷酸脂酰肌醇(PIP2)分解为两个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

最后,通过蛋白激酶C(PK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途径启动进一步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产生NF-κB、NFAT等转录因子,将活化信号传导至细胞核中,调控B细胞的基因转录。由于BCR信号转导极为复杂,最终可导致多个不同的结果,包括存活、耐受(失能)或凋亡、增殖,以及分化为浆细胞还是记忆B细胞。

参考资料

1.B细胞抗原受体·生活小窍门

关键词:B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