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桃(天门冬目兰科植物)
石仙桃(学名: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根状茎通常较粗壮,匍匐,直径3-8毫米或更粗,具较密的节和较多的根,相距5-15毫米或更短距离生假鳞茎;假鳞茎狭卵状长圆形。叶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倒卵状椭圆形、倒披针状椭圆形至近长圆形。花葶生于幼嫩假鳞茎顶端,发出时其基部连同幼叶均为鞘所包,长12-38厘米;总状花序常多少外弯,具数朵至20余朵花;花白色或带浅黄色;花瓣披针形,长9-10毫米,宽1.5-2毫米,背面略有龙骨状突起;唇瓣轮廓近宽卵形,略3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6棱,3个棱上有狭翅。花期4-5月,果期9月至次年1月。
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岩壁上或岩石上,海拔通常在1500米以下,少数可达2500米。分布于中国、越南、缅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中文名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绿色植物亚界
轮藻总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百合亚纲
天门冬超目
天门冬目
兰科
石仙桃属
石仙桃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半阴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常生于山野间岩石上或其他树上。耐寒,不怕酷热,适应性强。可种于排灌条件较好的池塘,水沟、积水坑、水溪旁。是肉质根,主要栽培于溪谷、林下或具腐殖质土的岩石或树干上。
繁殖方法
以无性繁殖为主,用假鳞茎分株繁殖。也可以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其种子可在MS+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50g·L土豆+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0.5mg·LNAA+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栽培技术
栽种
根据地势作25-40厘米深的低床,将当年石仙桃不够药用要求的小块茎和根茎均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内,浇透水,覆盖湿土和厩肥越冬。翌年春3月灌水,保持水深15-20cm,施肥。待苗高20-25cm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地于早春将地块施肥,耙平。
浇水
石仙桃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30cm浅栽于泥中。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栽后灌水6-8cm深。移栽后的生长期内,随苗高掌握水的深度,栽后2个月内必需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顶,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施肥
返青后可每亩(666.7m2)施人粪尿或饼肥50kg,尿素l0kg,施肥时排水,仅留浅水撒施。3个月后可酌情再施1次,除草早期拔除杂草。7-8月易发生倒伏,要及时剪顶扶正,并防止家畜家禽危害。
采收
地上茎枯黄的即可采收,挖前lO-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茎叶,留lO-15cm茬,用锨挖或拔出,根茎用三棱叶盖好,以防风干,晒干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将毛根里皮刮至呈粉白色处为度。晒干,晒时夜间不能被露水淋,以免变质。
主要价值
药用
【彝药】野娃叶:全草(假鳞茎)治疮疖红肿疼痛,火灼伤《滇药录》。果上叶:全草治骨折,关节脱位《彝药志》。
【土家药】双子上叶(shuang zi shang xiesnang):假鳞茎用于治咳嗽咯血,小儿疳积,水肿,不孕症《土家药》。
【畲药】全草治疗头眩头痛,口渴心烦,肺热,咳嗽,风湿气痛,风湿疼痛,小肠疝气,淋浊《畲医药》。
【基诺药】鸭且叶呢:全草捣烂外敷心脏部位治气管炎,肺心病;外敷治骨髓炎《基诺药》。
【水药】冷务瓦,果上叶:全草主治咳嗽,肺结核。
园林
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
参考资料1.石仙桃·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