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魏宁格(奥地利哲学家)
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自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才尤其突出,16岁时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内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1898年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第一部份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在获得学位的同一天也正式皈依基督教。
中文名奥托·魏宁格
Otto Weininger
奥地利
民族德意志
1880年4月3日
逝世日期毕业院校
维也纳大学
奥地利哲学家,作家
奥地利
前期不可知论后期基督教
《性与性格》《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
概述
魏宁格一边高呼:“我是天才!”一边记录此时的喜悦心情。
我想这本书之所以引起一阵骚动,是源于天才与普通人的冲突。一个早逝的天才唯一的一本书,想必是作者的心血之作。《性与性格》大胆地揭示了天才们的那种孤傲--他把天才的孤独气质写得如此露骨、精炼,足以引起天才同胞们的共鸣,让普通人窒息;而其中散发的那种傲气则在第一时间引起了普通人的不悦情绪,其中夹杂着恐惧、嫉妒,或者是相反的自卑,还有无耻的嘲讽。
魏宁格一边狂阅读,一边通过一种叫做“内省”的方法发表高见。
看过此书的人肯定对这种标准“魏宁格式”的句法不会感到陌生--不是不(没有)XX,而是与XX无关。这个“XX”可以是道德、理性、逻辑、意识,等等等等。这样的句子,全都用在了“绝对的女人”身上。我想这种说法确实更接近真理。由此我联想到了《绝望的主妇》里面Bree的一句经典台词:“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或许这里不是原出处)。
这种逻辑的话大概意思就是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而不在于你是处在两个极端之间的哪个位置;就如道家思想所说的那样,只要你意识到了一种事物,那么你也就同时得知了这种事物的对立事物。魏宁格真正把这种思想泛化,推广至一切事实,即:极端是我们假想出来的不存在的情况,而事实总是处在我们假想出来的极端之间;于是就有了无数多种的“中间形态”。
最典型的就是“绝对的男人M”与“绝对的女人W”。魏宁格就这样通过对自己内心男人部分和女人部分的深刻自省,写出了关于男女关系的那部分经典。
参考资料1.奥托·魏宁格·名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