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中学(湖北省示范学校)
武汉市第四中学(Wuhan No.4 High School)创办于1899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它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原由英国人创办,其前身为武汉市著名的博学书院,1952年改为武汉市第四中学,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武汉四中人秉承“勤朴博学”的先师校训,“继承理科特色,发扬英语优势,保持体育传统,创建全国名校”,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又一个夏日的辉煌,正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武汉市第四中学秉承"勤朴博学"的先师校训,确立"特色立校、个性树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其个性品质、个性爱好、个性禀赋、个性特长;探索与名校联办、与高校联办、与境外或国外学校联办的"多元化"办学体制。
武汉四中于1899年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从博学书院到武汉四中跨越三个世纪,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和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以及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浦寿昌、国家审计局局长曾昭运、中国中东特使孙必干、农业部副部长杨显东、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刘少斌、神舟飞船测控总设计师陈长贵少将等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艺术家。正可谓桃李芬芳、群星璀璨。
中文名
武汉市第四中学
勤、朴、博、学
湖北省示范中学 湖北省园林式学校 湖北省绿色学校和武汉市文化名校 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袁隆平、孙必干、林华宝
No.4 Middle School of Wuhan
武汉四中
1899年
公立中学
朱天元
中国,武汉市
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347号
袁隆平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0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60亩,有教学班46个,学生2400多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0年4月,学校共斥资1. 5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篮排球馆、700座位的博学礼堂和8000座位的标准田径场。拥有教室50间、理化生实验室12间、微机室3间、多媒体教室4间以及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文艺科技活动室等功能室10间,理化生仪器设备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体育馆
截至2010年4月,武汉四中体育场总建筑面积569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789.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3.12米(看台高度不含网架),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主看台上方网架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结构形式为螺栓球连接结构网架,网架含看台顶建筑总高度为17.18米。
该体育场曾承办过全国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武汉市第七届运动会和市区社区运动会等综合赛事。
●图书馆
截至2010年4月,武汉四中图书馆使用面积1122平方米,藏书68538册,学生人均40余册,能同时容纳500人阅览,并建成了电子借阅系统。
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1月,学校共有教职工191人,其中:特级教师8名,省骨干教师、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市政府津贴人员、区拔尖人才、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68名,高级教师96人。
特级教师:王先海、高文桥、金北群、熊本章、吴校红、李文溢、高中斯、杨萍。
骨干教师:胡宝君、汪波、程轲、魏兰、屠巍、邓丽娟、丁莹、高海英、王伶俐。
优秀青年教师:田鸣、柯俊、韩琼、陈兴宜、王瑶琼、陈霞、张明胜、张天杨、孙晓兰、张莉娜、李庆华
袁曼、官剑琴、段艳敏、章磊、邵婷、王莉、徐瑶、黄谦、刘鸣、汤闪、殷丽平、戴博、刘飞。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3年高考,理科有2人进入硚口区前10名,文科有5人进入硚口区前10名,文理一批上线达134人,文理体艺飞全口径一批上线达到211人,并且夺得了硚口区文科状元和理科探花。
2014年高考,理科一批线136人;文科一批线31人;纯文纯理合计167人。理科囊括桥口区第一、二名,文科硚口区前五名有三人。理科区第一名,675分,第二名,660分。文科区第二名586分,区第三名584分。
2015年高考,学生以理科682分的高分,夺得硚口区理科第一名,武汉市第八名。学校纯文纯理一批上线252人,其中理科197人,文科55人,600分以上23人。
●学科竞赛
年度 | 姓名 | 竞赛名称 | 奖项 |
2013年 | 熊雪珂 | 高中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湖北省一等奖 |
2013年 | 汪兰 | 高中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湖北省一等奖 |
2013年 | 夏康 | 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 国家二等奖 |
2013年 | 张诗 | 高中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湖北省一等奖 |
2013年 | 魏观 | 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 国家三等奖 |
2011年 | 詹宇晟、王喆、李偲瑀 | 全国青年奥林匹克知识竞赛 | 武汉赛区第2名 |
体育竞赛
年度 | 团体 | 竞赛名称 | 参赛结果 |
2015年 | 武汉四中足球队 | 首届国际青少年足球校园邀请赛 | 第四名 |
2014年 | 武汉四中代表队 | 第五届硚口区教育系统羽毛球比赛 | A组冠军 |
2014年 | 武汉四中足球队 | 湖北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决赛 | 冠军 |
教师成绩
“七五”期间,学校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学习方法指导学会”的筹建与宣传组织工作。
“八五”期间,学校杨波、黄中林、郭建敏、黄广美、陈惠兰等人参加的学校“初中语文课堂学法渗透研究”课题成为市级“初中学法渗透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结题论文获省级二等奖。
陈荣华主编,陈惠兰、胡端淑参编的《初中语文问答》作为课题组成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荣华与许定璜、徐良栋、熊本章等三人一起各自著写了《初中语文学法指导》、《初中物理学法指导》、《初中英语学法指导》、《初中化学学法指导》等书。其中,徐良栋《初中英语学法指导》获全国英语学会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朱旭东、陈荣华分别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赵莉、屠巍、陈欣宜等三人分别获得“武汉市五项技术全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2005年4月,学校教师所做的“建立与完善课堂研讨式学习的操作模式研究”,作为市专项课题结题,被评为武汉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被评为武汉市教育学会2005年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学校荣誉
全国百佳特色学校 | 全国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 湖北省示范学校 |
湖北省文明单位 | 湖北省园林式学校 | 武汉市优质高中 |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胡斌 | 校长 |
党委书记 | 朱天元 |
副校长 | 王伶俐、柯俊、王金霞 |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旗
主题图案以“4”为元素,抽象变形后似一片树叶,寓意着四中人为人师表、甘当绿叶的奉献精神;又似一只小鸟,寓意着莘莘学子的蓬勃与活力,而精灵的眼睛也隐寓个性发展。颜色采用学校标志标准色彩红色,字体采用毛笔书法体,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
校徽
整体设计以钟楼为主体。钟楼既是学校标志性建筑,也寓意理性。钟下融入传统校训“勤朴博学”,是学校严谨治学的象征;钟楼钟表指向早晨八点多,象征武汉四中·博学中学莘莘学子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校花
校园内桂花成林,每到八月,花香沁心。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多种,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民间皆视桂花为吉祥之兆。举凡中榜登科称之为“折桂”,获得殊荣者誉为拥有“桂冠”。博学之子勤朴博学,当高中折桂;四中后学个性发展,应摘各类桂冠。是以定桂花为校花。
校训
勤、朴、博、学
含义:勤奋朴实,博闻善学。
校歌
博学之歌
歌词:
汉水之滨,百年钟楼,博学书院,悠悠我心。
勤朴博学,行化雨春风,杏坛育天琛。
长江之津,千载黄鹤,博学中学,孜孜我心。
学有所长,健自强远志,桃李吐芳芬。
华夏之壤,万代薪火,武汉四中,拳拳我心。
个性发展,尚科学人文,学子成栋桢。
四中,博学,博学,四中。
学生社团
截至2014年,学校社团如下:
音乐社 | S.D篮球社 | 文学社 | 手工社 | 摄影社 |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 |
袁隆平 |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
林华宝 | 中国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 |
浦寿昌 | 外交部原常务副部长 |
曾昭远 | 国家审计局局长 |
浦山 | 驻欧共体大使 |
孙必干 | 驻伊拉克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
陈长贵 | 西安卫星控制中心主任、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 |
何祚欢 | 评书艺术家 |
陈冉冉,朱玉婷 | 世界珠心算纪录保持者 |
杨显东 | 中国农业部原副部长 |
刘少斌 | 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委员会副主任 |
刘卫平 | 赛艇世界冠军 |
李必华 | 全国百米冠军 |
熊家源 | 表演艺术家 |
陈实 | 著名器官移植专家 |
学校位置
参考资料
1.武汉市第四中学·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