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在阴晋邑(今华阴市东北)出生。曾仕魏,任犀首之官,因以“犀首”称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孙衍出身于魏国,和张仪同期,先后于秦国、魏国为官。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为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与张仪齐名的,但传下来的事迹不多。《史记》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战国策》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本名公孙衍
战国时期
华夏族
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
合纵攻秦,助秦破魏、收复河西
犀首
公元前4世纪末
纵横学派思想
纵横家、政治家、军事家
人物争议
与《史记》的不同记载
人们通常认为,苏秦和张仪为政敌,分别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击,为同时之人。《史记》和《战国策》都是这样记载的。
但是,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有学者依据此书考证认为,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当张仪在秦国当宰相时。苏秦还是没有登上政坛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代替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为了牵制秦国的兵力,还联合少数民族义渠同秦对抗。在秦军与三晋军队交战时,义渠军发兵向秦进攻,在李帛打败秦军。这次六国“合纵”攻秦,虽以失败告终,它的声势却是十分显赫的。
时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说明他们发动的合纵、连横运动,对当时政局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人物结局的不同记载
《史记》称公孙衍于张仪死后,“入相秦”,即在张仪离开秦国死于魏相任上后,回到秦国,出任相邦,并于相邦任上病逝。
而《韩非子》对此有不同记述。据《韩非子》记载,他率韩军不敌秦军,便自韩国离开回到魏国。随即便卷入了魏国的政争之中与。公孙衍与魏国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嫁祸于他。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影视形象
2012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姚橹饰演公孙衍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曹卫宇饰演公孙衍
参考资料1.公孙衍·全历史
2.苏秦与公孙衍能和张仪比吗?苏秦和张仪谁更厉害?·纵横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