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秧歌(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

伞头秧歌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

伞头秧歌产生、流行于临县,是一种规模大,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

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

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秧歌,又称"阳歌",在当地俗称"闹会子""闹红火""闹阳歌",2008年伞头秧歌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伞头秧歌

特点

原始性,全民性,狂欢性

概述

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

秧歌唱词

即兴编词的演唱特点

秧歌队伍

形式活泼多样,气势粗狂豪放

民间社火

社为土地之神,社火是祭祀土神火

非遗信息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县伞头秧歌艺术协会获得伞头秧歌(临县伞头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资料

1.伞头秧歌·鬼步舞培训网

关键词:伞头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