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砷(砒霜主要成分)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s2O3,有剧毒 ,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砷和无机砷化合物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中文名三氧化二砷
Arsenic trioxide
砒霜、白砒、亚砷酸酐
As2O3
197.84
-1
微溶
3.74
白色霜状粉末
防腐剂, 杀虫剂, 除草剂
S45;S53;S60;S61
T
R28;R34;R45;R50/53
275 至 313 ℃
465 ℃
1327-53-3
215-481-4
61007
MFCD00003433
CG3325000
24852110
理化性质
无臭。白色粉末或结晶。有三种晶形:单斜晶体相对密度4.15,193℃升华;立方晶体相对密度3.865;无定形体相对密度3.738,熔点312.3℃。微溶于水生成亚砷酸。单斜晶体和立方晶体溶于乙醇、酸类和碱类;无定形体溶于酸类和碱类,但不溶于乙醇。工业品因所含杂质不同,略呈红色、灰色或黄色。
非晶系(信石玻璃:Vitreous arsenic)无色无定形的玻璃状物质。不稳定,能缓慢地变成等轴晶系。
砷华(Arsenolite)白色等轴八面体的小结晶(粉末)。即使在常温下也是最稳定的。在135℃升华,221℃转变成单斜晶系。
白砷石(Claudetite)为无色属单斜晶系的针状结晶,在221℃以上温度时不稳定。
储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常见谣言
对应于三氧化二砷的悠久历史,银针探毒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断案中被广为采用。三氧化二砷真的可以与银反应吗?答案是:否。
由于古代冶炼技术差,工艺粗糙,制成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硫化物。硫化物与银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银(Ag2S)附着在银针表面,银针就这样变黑了。也就是说,银针试毒的方法实际上是检测出了砒霜中的含硫杂质而已,并不是检测出三氧化二砷本身。所以,银针探毒在古代的成功应用纯属巧合。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S60:This material and/or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该物质及其容器必须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参考特别指示/安全收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R28:Very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极高毒性。
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1.脱氢枞酸 Dehydroabietic Acid·物竞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