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审判(2006年中国大陆电影)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当时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在3月20日飞抵东京。《大公报》记者肖南(朱孝天饰)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战前相爱的恋人和田芳子(林熙蕾饰)与他相会。在宴会上,肖南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却预感到此行必定多艰难。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代表团遭受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最终法庭是否能将东条英机等臭名昭著的战犯送上绞刑架呢?
中文名东京大审判
中国大陆
高群书
唐灏,张思涛,张弛,胡坤
111
上映时间对白语言
英语,日语,普通话
彩色
tt0884868
The Tokyo Trial
犯罪,剧情,历史,战争
远东国际大审判
2006年
刘松仁,朱孝天,曾江,谢君豪,林熙蕾,英达,曾志伟
演员表
角色名 | 演员名 |
梅汝璈 | 刘松仁 |
约瑟夫·季南 | John Henry Cox |
卫勃 | Daniel Albert Ziskie |
广濑一郎 | 小池幸次 |
倪征燠 | 英达 |
东条英机 | 星野晃 |
土肥原贤二 | 小池荣 |
松井石根 | 名取幸政 |
板垣征四郎 | 平松慎吾 |
田中隆吉 | 大岛宇三郎 |
肖南 | 朱孝天 |
和田芳子 | 林熙蕾 |
和田正夫 | 曾志伟 |
山口缨子 | 白雪云 |
溥仪 | 李育生 |
北野雄一 | 谢君豪 |
大川周明 | 莫歧 |
向哲浚 | 曾江 |
职员表
导演:高群书 总监制:汪天云;郑全刚 制片人:高群书;许朋乐 编剧:唐灏;张思涛;张弛;胡坤 影:张锡贵 美术设计:杨浩雨 录音:刘林宗 作曲:安栋 剪辑:崔莉 化妆设计:刘红曼 服装设计:刘晓莉 道具设计:李成山 副摄影:盛宁;李晓玲 纪录片制作:刘晓梅;马莉 乐队演出:上海首席交响乐团
角色介绍
图片 | 角色介绍 | 角色及演员 |
梅汝璈 | 梅汝璈是一个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有多年从事教学和法院工作的学者型专家。1946年,他以中国法官的身份出席远东国际法庭,舌战群儒,终将战犯们送上绞刑架。 | 角色:梅汝璈 演员:刘松仁 |
倪征燠 | 倪征燠面对一言不发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制定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在法庭上步步紧逼板垣征四郎,迫使板垣征四郎当庭指认土肥原贤二,从而挫败了土肥原贤二以沉默对付法庭的策略。 | 角色:倪征燠 演员:英达 |
肖南 | 肖南是亲自采访了远东国际大审判的中国记者。在东京,他意外地偶遇了原来的爱人和田芳子。在他的视角下,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命运在观众眼前展开。 | 角色:肖南 演员:朱孝天 |
向哲浚 | 向哲浚曾担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后被任命为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敢于承担责任,在东京审判中带领中国检察组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工作的中国部分。 | 角色:向哲浚 演员:曾江 |
季南 | 季南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他在法庭上不仅能言善辩、提问尖锐、经验老到,而且喜欢引用大文章和名人名言,强势推动了国际检察局对战犯的审讯和证据搜集工作。 | 角色:季南 演员:John Henry Cox |
土肥原贤二 | 土肥原贤二曾充当沈阳市长,扶植溥仪称帝,勾结关东军阴谋华北自治和煽动内蒙独立。他为人老练狡猾,诡计多端,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法庭上几乎不发一言。 | 角色:土肥原贤二 演员:小池荣 |
创作背景 《东京审判》是导演高群书的首部电影,也是中国导演第一次以几乎全外语的形式拍摄国际题材。为了还原历史的恢弘与真实,高群书导演和全剧组查阅了无数资料。从书献到纪录片,从国内到国外,剧本数易其稿。高群书表示,“影片法庭戏的台词有80%是真实的。”而且《梅汝璈日记》中的精彩话语也作为影片中的画外音贯穿始终。 导演并不想以狭隘的民族复仇心理来对待这场战争,所以在将沿着法庭审判轨迹渐次推进的同时,亦将进入一个与战争和审判息息相关的日本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战争的阴影一直徘徊不去,并且随着审判,随着几个年轻人感情的变化,战争的伤痛反而与日俱增,终至爆发。
发行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日期 |
中国 | 2006年9月1日 |
中国香港 | 2007年2月1日 |
韩国 | 2007年3月1日 |
幕后花絮
1.不但在演戏的法庭上他对这些日本演员怒目相向,演完戏后,他有时误以为这些日本演员就是当时的战犯,对他们也不交一语,偶尔有日本演员要和他搭讪,他也怒气冲冲。 2.刘松仁在拍戏前一天都要背诵大段的英文台词,但是通宵才背下来的台词往往面临着被改动的命运,这让刘松仁感到较为痛苦。 3.林熙蕾为了背熟日文台词,用拼音给日文做标注。 4.导演为了拍好这部片子,给了曾江丰富的历史材料,包括各种纪录片、当时的法庭文字资料等。 5.为了1:1还原远东军事法庭按照原法庭,剧组花费了近1000万元搭景拍摄。 6.整部电影投入近3000万元,开拍后却遭遇投资商中途撤资,一度面临停拍的窘境。为了顺利完成拍摄,导演高群书借债500多万元。 7.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场地涂完油漆,所以气味很难叫人适应。只要导演喊停,所有人都蜂拥而出。 8.在开拍之前演员都需要等六个多小时,拍摄过程也很辛苦,然而在一次次的后期剪辑后,有的演员一个镜头都没有留下,全部被删。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电影中法庭的戏拍挺不错,演员的表演出色,特别是老律师,说台词能做到咄咄逼人、抑扬顿挫。(中国山东网) 部分上海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成功地运用了大事件、小细节的艺术手法。(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片优点之一就是反省历史的态度,它不是以狭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间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态去激发对民族自尊的热爱,表达对和平的追求。(中国新闻网) 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艺术风格上,《东京审判》都堪称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中国教育报)
负面评价
电影中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有些部分过度夸大情绪却略过关键谈判的环节。(国际先驱导报) 本片容易给人产生一个错觉,好像东京审判审的就是电影里的几个人,力度不是很足够。除了影片中受审的几个人,还有许多乙级、丙级战犯受审,这些其实应该在影片结尾的字幕中提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要不得,正视历史,就是尊重今日的和平。(中国山东网) 全剧将故事空间局限于审判庭、小酒馆产生的狭窄视觉和开篇时刻意营造的“大片气氛”严重脱节,而且春晚直播般的摄影机运动和《珍珠港》式的音乐其实都是虚张声势,并未能掩饰住作品骨子里的小气。(东方网)
参考资料1.东京审判 (2006)·豆瓣电影
2.刘松仁·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