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食肉目鼬科)

食肉目鼬科

食肉目鼬科的1属,通称鼬,为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能钻入鼠洞内捕杀老鼠。其中最小的是伶鼬,体长13-20厘米,尾长3-4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千克。全世界共有鼬类19种。白鼬和伶鼬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地区,其冬毛和夏毛完全不同。夏毛棕黄色,冬季换成纯白色,是适于雪地景观的保护色。具有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

中文名

鼬属

拉丁学名

Mustela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亚目

裂脚亚目

鼬科

亚科

鼬亚科

鼬属

19种

形态特征

食肉目鼬科的1属,通称鼬,为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能钻入鼠洞内捕杀老鼠。其中最小的是伶鼬,体长13-20厘米,尾长3-4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千克。全世界共有鼬类19种。白鼬和伶鼬生活在北半球寒带地区,其冬毛和夏毛完全不同。夏毛棕黄色,冬季换成纯白色,是适于雪地景观的保护色。具有肛腺,可放臭气以自卫。 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一般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犬齿较发达,裂齿较小;上臼齿横列,内叶较外叶宽;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体毛柔软,多无斑纹。前后足均5指(趾);蹠行性或半蹠行性;爪锋利,不可伸缩。尾一般细长而尖。 牙齿的齿式为:3·1·3·1/3·1·3·2=34。上门齿横列齐整,第三枚略粗。下门齿排列不平齐,第二枚门齿内移。犬齿长而微侧扁,略向内曲,下犬齿短于上犬齿。裂齿薄如刀状。第一枚下前臼齿较小,第二枚下前臼齿齿冠斜形,前高后低。上臼齿横置,中央凹陷成沟,外叶高于内叶,内叶中央具明显小尖。第一枚下臼齿由三叶组成,前两叶呈刀状,后叶很低略突出齿冠。臼齿很小,约为第一前臼齿的1/2。

地理分布

全世界共有鼬类17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除大洋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独居,大多数种类昼伏夜出,极活跃,穴居。行动迅速、诡秘,凭借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搜寻食物。

【食性】:主要以鼠类为食,亦吃小鸟和鸟卵,鸡或沿河堤、小溪活动捕食蛙类、昆虫和鱼,有时亦盗食家禽。

【生活环境】:栖息于寒带针叶林、草原以至热带丛林,无论山区、平原或沼泽地以至村落居民点和城市,均能见其踪迹。穴居在岩石下、树洞或柴堆下。

【生理特征】:繁殖快,每年冬末、春初发情交配,怀孕两个月后,夏初产下3-7只幼仔。哺乳期1个月,10个月后即性成熟。每年换毛两次。[2]

参考资料

1.鼬属形态特征·资料仓库

2.鼬属繁殖方式·资料仓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