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唐代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唐代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馀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

作者

蘅塘退士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中文名

唐诗三百首

类型

诗歌选编

成书时间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收录

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

相关

数量以杜甫诗数多

语种

汉语

乐府

凉州词(王之涣)

出塞(王昌龄)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王昌龄)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王昌龄)

长信怨(王昌龄)

渭城曲(王维)

秋夜曲(王维)

洛阳女儿行(王维)

老将行(王维)

桃源行(王维)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

清平调·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李白)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李白)

将进酒(李白)

玉阶怨(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

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长干行(李白)

蜀道难(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子夜吴歌·冬歌(李白)

关山月(李白)

江南曲(李益)

古从军行(李颀)

哀王孙(杜甫)

兵车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哀江头(杜甫)

金缕衣(佚名)

独不见(沈佺期)

烈女操(孟郊)

游子吟(孟郊)

燕歌行·并序(高适)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崔颢)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崔颢)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卢纶)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塞下曲·野幕蔽琼筵(卢纶)

五言绝句

行宫(元稹)

登鹳雀楼(王之涣)

新嫁娘词(王建)

相思(王维)

杂诗(王维)

鹿柴(王维)

竹里馆(王维)

山中送别(王维)

问刘十九(白居易)

哥舒歌(西鄙人)

夜思(李白)

怨情(李白)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听筝(李端)

渡汉江(李频)

八阵图(杜甫)

宿建德江(孟浩然)

春晓(孟浩然)

春怨(金昌绪)

江雪(柳宗元)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终南望馀雪(祖咏)

宫词(张祜)

寻隐者不遇(贾岛)

送崔九(裴迪)

送灵澈(刘长卿)

听弹琴(刘长卿)

送上人(刘长卿)

玉台体(权德舆)

七言绝句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春宫曲(王昌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凉州词(王翰)

后宫词(白居易)

宫中词(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逢入京使(岑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贾生(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瑶池(李商隐)

嫦娥(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为有(李商隐)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

金谷园(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遣怀(杜牧)

秋夕(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征人怨(柳中庸)

金陵图(韦庄)

滁州西涧(韦应物)

桃花溪(张旭)

寄人(张泌)

题金陵渡(张祜)

赠内人(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一(张祜)

集灵台二首·其二(张祜)

枫桥夜泊(张继)

陇西行(陈陶)

杂诗(佚名)

回乡偶书(贺知章)

瑶瑟怨(温庭筠)

月夜(刘方平)

春怨(刘方平)

乌衣巷(刘禹锡)

春词(刘禹锡)

马嵬坡(郑畋)

寒食(韩翃)

已凉(韩偓)

宫词(顾况)

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汉江临眺(王维)

终南别业(王维)

终南山(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

次北固山下(王湾)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赠孟浩然(李白)

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友人(李白)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凉思(李商隐)

北青萝(李商隐)

蝉(李商隐)

风雨(李商隐)

落花(李商隐)

登岳阳楼(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别房太尉墓(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杜甫)

月夜忆舍弟(杜甫)

天末怀李白(杜甫)

月夜(杜甫)

春望(杜甫)

春宿左省(杜甫)

旅宿(杜牧)

春宫怨(杜荀鹤)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杂诗(沈佺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留别王维(孟浩然)

早寒有怀(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章台夜思(韦庄)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

灞上秋居(马戴)

楚江怀古(马戴)

除夜有怀(崔涂)

孤雁(崔涂)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月怀远(张九龄)

书边事(张乔)

没蕃故人(张借)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早秋(许浑)

送人东游(温庭筠)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新年作(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蜀先主庙(刘禹锡)

阙题(刘昚虚)

送李端(卢纶)

送僧归日本(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在狱咏蝉(骆宾王)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七言律诗

遣悲怀三首·其一(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元稹)

赠郭给事(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岑参)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李商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

春雨(李商隐)

筹笔驿(李商隐)

锦瑟(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隋宫(李商隐)

送魏万之京(李颀)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咏怀古迹·其四(杜甫)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

宿府(杜甫)

阁夜(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登高(杜甫)

登楼(杜甫)

蜀相(杜甫)

客至(杜甫)

野望(杜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柳宗元)

春思(皇甫冉)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望蓟门(祖咏)

贫女(秦韬玉)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高适)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

登黄鹤楼(崔颢)

行经华阴(崔颢)

利州南渡(温庭筠)

苏武庙(温庭筠)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刘长卿)

西塞山怀古(刘长卿)

晚次鄂州(卢纶)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宫词(薛逢)

同题仙游观(韩翃)

后世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获奖记录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1]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键词: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