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咽(汉语成语)
狼吞虎咽汉语成语
狼吞虎咽,汉语成语,读音为lángtūnhǔyàn,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中文名狼吞虎咽
gorge
lángtūnhǔyàn
ㄌㄤˊㄊㄨㄣㄏㄨˇㄧㄢˋ
释义
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1]
例子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吃东西的样子。
词语辨析
狼吞虎咽和“饥不择食”有相似之处。而狼吞虎咽偏重在外表的形体动作。但“饥不择食”偏重在饿得急了;顾不上选择食物;除吃东西外;还可形容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
参考资料1.狼吞虎咽·千篇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