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道教宫观)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中文名碧霞祠
中国,山东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
5元
泰安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风景名胜
碧霞祠为何没有树
从前,佛、道两教都想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要在中国的名山顶上建起自己的寺院。有一天,如来佛驾着祥云四处观看,发现泰山风景很好,便把随身带来的木鱼埋在山顶,作为占据这座山头的凭据。回去后就传谕佛门弟子,让他们分头化缘,在泰山顶上修建佛寺。
碧霞祠
如来佛走了不久,碧霞元君也驾着彩云来到泰山,同样也相中了泰山优美的风景,便脱下一只绣鞋,想埋在山顶上作个标记。可是她一掘开土层,就发现了那只木鱼。碧霞元君一怔,猜出是佛祖占山所用的证物。她想了一想,随即又往下深挖了几寸,埋下了自己的绣鞋。然后铺上一层土,压得结结实实的,再把木鱼照原样埋好,便匆匆回去传谕道教门徒,叫他们火速四处募化,抢先在泰山顶上建道观。
佛门弟子虽然出动在先,奈何道教门徒行动迅速。他们两家凑巧在同一天筹足资金,都带着工匠,驮运着木石材料上山来了。两家都要在山顶建庙,争执不下,就分别请来了道长和佛祖。一仙一佛问好道安之后,便开始谈判。如来佛说自己有埋下的木鱼为凭,碧霞元君说自己有埋下的绣鞋作证。
争来争去,便商定谁的凭证埋在下面便证明是谁先来。先者为赢,后者为输,谁也不许反悔。于是两家一齐动手,结果先刨出木鱼,后刨出绣鞋,如来佛只好认输。他刚刚腾云欲去,猛然悟出自己是上了碧霞元君的当,可是已经无法反悔,气得他指着碧霞元君说:“你这个丫头片子,看我晒死你!”说完,袖子一拂,刮起一阵狂风,把泰山顶上的大树都连根卷起,吹落到山下。从此,泰山顶上就再也看不见大树,害得碧霞元君住在山顶上,连棵乘凉躲躲太阳的树木也找不到了!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说为华山玉女。但—般作为泰山女神,为泰山神之女。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
碧霞元君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匹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民众对碧霞元君的信仰极盛,信徒以之为奉神,祷之即应。在民间广为流行宣扬叙述泰山娘娘灵迹的《泰山娘娘宝卷》,道教也奉为教门经籍,纳入道书之列。碧霞元君的称号,也并非泰山娘娘的独有,南方的天妃顺懿夫人也有此号,《封神演义》又说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直到近代,碧霞元君之名才为泰山娘娘开专有。
另外,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一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是时泰山碧霞祠和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2]
景区活动
道场:即做法事。是指道教宫观中一种为善男信女祈福消灾、超度亡灵所设坛祭祀神灵的宗教活动。道场分为吉祥道场和祭祀法会。
吉祥道场:根据信教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道教节日为其消灾、祈福、祝寿、庆贺等活动的祈祷仪式。如婚庆、求子、求学、求寿、求平安、生日、开光、开业、经商、纳财、行旅、乔迁、仕途等。通过做吉祥道场,可助人实现良好的愿望。
香火旺盛 法事不断祭祀法会:根据信教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每年清明节及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为过世的祖先超度亡灵所作的法事活动。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人之常情。
道教节日:是指道教神灵、祖师之诞辰日及民间传统节日。如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清明节、端午节、夏至、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及“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每逢这些重大节日,道教都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以示庆祝。
历史记载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
碧霞祠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相临景点
碧霞祠黑龙潭
大观峰
普照寺
经石峪
碧霞祠
南天门
王母池
孔子登临处
岱庙
大汶口遗址
壶天阁
岱宗坊
冯玉祥墓
红门
斗母宫
高山流水亭
碧霞祠
后石坞
泰山佛光
旭日东升
桃花源
徂徕山
秦泰山刻石
玉皇顶
瞻鲁台
天街
日观峰
参考资料1.泰山碧霞祠简介·历史新知网
2.碧霞元君是谁?碧霞元君的来历及民间传说·天涯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