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

枣庄学院全日制普通高校

枣庄学院(Zaozhua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枣庄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新城校区占地18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3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51.67万册;设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65个,专科专业19个;有教职工1360人,其中专任教师1039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9900余人。

中文名

枣庄学院

外文名

Zaozhuang University

办学性质

公立

主管部门

山东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曹胜强

高职专业

38个

本科专业

57个

校训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校歌

《枣庄学院校歌》

院校代码

10904

主要院系

23个教学院(部)

学校类型

综合

全国综合排名

544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办学条件

院部专业

图书馆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枣庄学院文学院、枣庄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枣庄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枣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枣庄学院体育学院、

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枣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枣庄学院传媒学院、枣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等22个教学院(部)。开办普通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38个。

师资力量

枣庄学院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206人,专任教师852人,教授67人、副教授252人,博士254人。 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人选1人,山东省及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等7人,外籍教师9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余人,山东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另有国家级人才、泰山学者等特聘教授近百人。

花开

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5个,专科专业19个,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 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聊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下雪

省级重点学科

墨学文化研究、光学工程、鲁南区域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校级

校级重中之重学科

应用化学(煤化工)、机械电子工程(机床制造)、课程与教学论

校级强化建设学科

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应用数学、光学工程、专门史(学习思想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校级骨干带头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美术学、音乐学、计算机应

教学建设

省级特色专业

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省级教学团队

数学方法论教学团队、历史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

省级精品课程

电工学、化工原理及实验、心理学、Delphi应用程序设计、三位一体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合课程、汉语基础课联合课程等。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中小机床制造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图书馆

国际交流

世界语博物馆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与韩国、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5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学生交换等项目。 学校以世界语教学与研究为载体,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亚洲唯一的世界语博物馆。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及各类省级以上教学、实验、科研平台15个,加入了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 学校建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搭建了枣庄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太赫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

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煤化工实验室。

校级科研机构

学习科学研究所、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墨子研究院。

共建研究机构

中兴文化研究院、枣庄学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研究所、枣庄市太阳能新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级科研机构

鲁南体育文化研究所、鲁南音乐研究所、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所、大学英语研究所、枣庄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

建设成果

校园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公开资料显示,学校近年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共280余项。

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1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110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220余项。

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5月17日,枣庄学院图书馆共有15个流通书库,1个特藏阅览室,1个现刊阅览室,2个过刊阅览室,阅览座位达1200多个。 馆藏纸质文献143.4万册(含过刊、过报合订本11.09万册),电子图书195.2万种,纸质现刊、现报665种735份,电子期刊45213种;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平台,包括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pringer电子期刊、国道外文、超星数字图书馆等44个数据库。

校园美景

文化传统

校徽

以枣字为中心,上方为枣庄学院的中文名称,下方为枣庄学院的英文名称,象征着立足枣庄,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校训[3]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校风

厚德明道、敬慎固本

教风

淳谨修身、任重致远

学风

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曹胜强

校长、党委副书记

李文喜

党委副书记

曾宪明

党委委员、副校长

明清河、李目海、丰雷、安涛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枣庄学院监察专员

路绪剑 [2]

学校位置

旧校区: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1号(277000) 

新校区: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祁连山路(在建)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枣庄学院官网

2.现任领导·枣庄学院官网

3.校风校训·枣庄学院官网

关键词: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