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中学(广西省北流市中学)

北流中学广西省北流市中学

北流中学创建于1913年(民国二年),校址位于北流城区东门口旁(城东一路0068号)。北流中学是北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是北流基础教育的源头,曾为北流最高学府,在玉林乃至全区享有盛誉。

中文名

北流中学

创办时间

所属地区

北流城区东门口旁(城东一路0068号)

学校概况

首任校长陈惠桃(北流籍,光绪贡生),首届学生仅招收一个班46人,教职员19人。

北流中学民国2年(1913年)创办,次年8月招收初中学生1班。

民国4年6月2日,广西省府批准定校名为“北流县立中学”。

民国12年改名为北流县立初级中学。

民国17年5月改名为北流县立第一初级中学。

民国30年8月,经省府核准改办完全中学,招收高中学生1班46人。

民国31年2月改校名为北流县立中学。

民国38年秋,有高中6班,学生298人,初中14班,学生1078人,有高中教师18人,初中教师55人,其他职工38人。

解放后,1956年改名北流第一中学。

1969年各公社成立高中,该校改为陵城镇中学。

1981年恢复北流中学校名,为完全中学。

1990年,有高中班18个学生940人,初中班5个学生270人,教职工121人。

1996年起初中部停办,成为全日制完全高中。

北流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28年,中共党员梁章云任校长期间,团结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宣传教育,组织师生下乡配合劳农会进行反三征、减租减息活动。

1939年中共党组织派党员黄习礼到该校建立中共地下支部。

北流中学教学质量历来较高。1979年至1990年,该校毕业生考上大中专院校884人。

1990年,高考平均分数和录取人数列玉林地区72所普通高中的第五名。

1989年,该校教师梁岳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邝玉嫦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学生徐强被评为全国“十佳好少年”和全国“少先队大队好队长”。

1990年,李红肖荣获七巧板拼图全国一等奖。

1983年至1990年,北流中学以勤工俭学收入和集资建起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全校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学校办有印刷、饮料等厂,1989、1990年勤工俭学总产值68万多元,利润33.9万元。[1]

师资力量

北流中学是北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是北流基础教育的源头,曾为北流最高学府,在玉林乃至全区享有盛誉。校园占地面积759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366平方米。现在教职员工325多人,学生3735多人,共48个教学班。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布局合理,各种功能室配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浓厚。

在管理中,学校有一个精诚团结,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形成了“民主管理,情感投入,特色育人”的管理模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以“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出风格”为目标,培养了一支“严谨、细致、求实、创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有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8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11人,本科学历172人,占任课教师的94.3%。在教学中,形成了“全面育人,特色育人,向质量求生存,向特色科研求发展”的改革思路;在德育工作中,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校园建设中,制订了“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目标,通力打造“精品北中”的品牌。

教学成果

新世纪以来,北流中学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成就斐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德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学校的前茅,被评为北流市、玉林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北流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北流市、玉林市“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玉林市“应用推广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先进集体”、“玉林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北流市、玉林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荣获“北流市、玉林市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荣获“北流市、玉林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荣获“北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9年获评为“玉林市第十四批文明单位”、“2006—2010年玉林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团委多次荣获“北流市十佳基层团委”、学校工会连年荣获“北流市先进职工之家”、“北流市2012年春节大型文艺晚会先进单位”、“第二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先进单位”、“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和谐单位”、“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批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4年以来,历年高考成绩一本、二本、三本上线率连年稳居北流市普通高中第一名、玉林市同类普通高中前茅。2007年高考化学、地理科获得广西单科成绩第一名;刘强同学获得玉林市普通高中文科状元。2008年高考北流市普通高中文科、理科状元均出自北流中学。

参考资料

1.北流县志·广西地情网

关键词:北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