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省属重点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省属重点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作为新中国诞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中文名

辽宁师范大学

外文名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辽师大

创办时间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师范

学校特色

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

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

主管部门

辽宁省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雪铭、校长:苑晓杰

本科专业

58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2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6个

院系设置

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1个

校歌

《辽宁师范大学校歌》

院训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850号

院校代码

10165

主要奖项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5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6年)

学校前身

辽宁师范大学由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1年8月,时称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东北地区7所师专调整归并为3所时,学校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

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于1950年建立,初为旅大市委和中苏友好协会在大连和旅顺办的3个俄文班。

1952年,两地俄文班合并为大连造船俄专。

1953年,大连造船俄专更名为大连工业俄专,后改为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

合并之后

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与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改为大连师范学院。

1960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

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12月,辽宁省政府决定将学校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1996年,学校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BA)授予权,成为全国第一批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有权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16个试点单位之一。

1998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学校获批招收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0年,学校获批招收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7年1月,辽宁师范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辽宁师范大学设有21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

学院

本科专业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学、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特殊教育(师范)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新闻学、广告学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国际商务、翻译、日语(师范)、日语、俄语、法语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会计学

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药物化学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环境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水文水资源工程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师范)、数字媒体艺术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环境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言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

学科建设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

辽宁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海洋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1860人,专任教师113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近13000人,硕士、博士在校生近5700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双聘”院士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30人、千人层次人选28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0人,辽宁特聘教授16人次,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5人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7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6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16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于沛霖、傅维利、杨丽珠、赵毅、田广林、尚德静、张庆利、王卫平、潘峰、李庆伟、韩增林、曲庆彪、李红、谭忠印、李雪铭、岳崇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岳崇兴、杨红、孙才志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庆伟、李红、潘峰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潘峰、李庆伟、武跃、刘小丹、张恒庆、侯林、韩友发、周丹红、岳崇兴、尚德静、刘泽庆、成吉、王相海、孙才志、王长生、王向阳、喻大华、杨红、刘文、金梅、李雪铭、张威、李秋莉、戴连荣、赵东霞、胡金生、王辉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谢明杰、闫德勤、石雷、赵东霞、谢福鼎、李梦轲、原新梅、石鑫、单文娟、刘青昆、李玉君、任永功、张威、王辉、韩丽、刘美英、王耕、曹永强、胡金生、潘黎、苗治文、洪飏、宫利东、闫守轩、吕剑波、秦海滢

辽宁省优秀专家:杨丽珠、曲庆彪、赵毅、潘峰、韩增林、傅维利、李庆伟、李红

辽宁省特聘教授:宫福清、岳崇兴、刘文、尚德静、王相海、李雪铭、任永功、金梅、孙才志、胡金生、杨红

“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人选:杨丽珠、刘颖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岳崇兴、王相海、赵东霞、杨红、潘峰、尚德静、刘小丹、王卫平、孙立樵、吴亚波、李秋莉、喻大华、孙才志、姜春杰、孙振刚、韩友发、刘颖、包振华、由忠录、张敏、邹丽、狄乾斌、胡金生、刘磊、苗治文、任春雷、夏红、徐昭峰、杨春宇、王长生、丁慧、曹永强、李富洪、秦海滢、全海英、王虎、

“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人选:王向阳

大连市优秀专家:宫福清、曲庆彪、韩增林、李雪铭、潘峰、杨丽珠、王长生、王向阳、王相海、李庆伟、尚德静、林宪生、侯林、傅维利、金梅、刘文、韩友发、石竹青

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宫福清、尚德静、岳崇兴、王长生、侯林、刘文、朱宁波

“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宫福清、王相海、王长生、刘文、李雪铭、尚德静、金梅

“大连市首批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任永功、包振华、洪飏、张晶敏、王辉、苗治文

国家级教学团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法学实践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体育人文社会学教学团队、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丽珠

省级教学名师:杨丽珠、林宪生、傅维利、邹伟、李英俊、于文谦、史艺军、韩友发、陈大超、田广林

省级专业带头人:傅维利

教学建设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平台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4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4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精品教材11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2014年,学校获评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2012年,学校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示范专业:生物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生物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电子商务

省重点建设专业:生物技术、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展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古代玉器

省级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数字逻辑课程、保护生物学、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哲学原理、乒乓球课程、网球、现代体育方法学、世界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基础英语写作、综合英语、中国古代玉器、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实变函数、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细化学品合成、有机化学实验、学科教学论(地理)、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原理、教师语言培养、现代教育原理(教育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中学学科教学设计(语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化建设、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半导体物理、化工基础、计算机网络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摄影技术与艺术、体育方法学、足球(女艺术体操)、艺术体操专项理论与实践、先秦诸子散文导读(一)、中国古代玉器

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教育学原理、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旅游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

国家级精品教材:《毕生发展心理学》、《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C++STL基础及应用》

省级精品教材:《毕生发展心理学》、《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技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哲学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应试教程》、《英语报刊选读》、《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地理教学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示范中心、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幼儿数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驱动—多元协同”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学专业“多元交互、协同驱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整合学科资源,提升课程品质——博物馆专业综合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戏剧与影视学类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科研成果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1445项;出版专著926部;发表论文8879篇,其中被SCI收录836篇,被EI、ISTP、SSCI等收录405篇;获授权专利42项;获得各项科研成果奖励558项;签订“四技”合同71项;推出高校新型智库成果13项。2015年,学校获评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16年,学校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干细胞神经损伤修复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

辽宁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智能多媒体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研平台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拥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8个省高校创新团队;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制药

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分子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心理学重点实验、运动人体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中心

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筹建)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辽海历史与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省高校创新团队:生物化学、辽海历史与文化研究、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发展模式研究、粒子物理理论与高能实验数据分析、海洋经济地理不完全名单)

市级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新材料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不完全名单)

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大连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政务服务研究中心、节能项目研发合作实验室、辽宁(大连)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辽宁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动物细胞研究室、工业微生物研究室、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96703册、电子图书375692册、期刊合订本404222册,拥有CNKI、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教育星电子图书馆及多媒体教育资源库、美星外文数字图书、Springer外文期刊数据库、Proquest心理学数据库等多种电子资源。

学术期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78年正式创刊。其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辩证法以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是国家科技部审核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前身是《辽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发稿范围或栏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哲学原理与社会学研究、法学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刊源,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

对外交流

据2017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是国务院侨办确立的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收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2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还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

释义:

辽宁师范大学标识设计以英文简写字母组成的“鼎”为图案,以高度抽象的图形语言,概括了“鼎”的根本特点与精髓,体现大气、稳重的国际风格。围绕“鼎”的文化,赋予昌盛、权威、智慧等深厚的内涵。标识中“1951”记录了建校时间。标识采用了“中国红”的流行色,热情、吉祥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吉祥的象征;以英文字母构成标识,不失传统,更追求创新。[2]

校旗

涌荡的渤海之波沉淀为校旗上的蓝色,它代表理性,寓示智慧,不仅是大海的颜色、天空的颜色,也是每一个辽师人希望与梦想的颜色。蓝白相映,衬出学校标识,寓示岁向甲子的辽宁师范大学风华正茂,既拥有厚重底蕴,又展示激情和活力,必将英才辈出,师道昭彰,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训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3]

现任领导

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雪铭

党委副书记、校长

苑晓杰

党委副书记

李培山

纪委书记

肖继光

副校长

刘向军

朱成利

岳崇兴

丛茂国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辽宁师范大学

2.学校标识·辽宁师范大学

3.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医政医管局

关键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