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汉语汉字)
蚩,形声。从虫,之声,意思是传说中的一种海兽。如:蚩尾(即鸱尾。古代屋脊上的鱼尾形饰物);蚩吻(传说中的怪兽名)。也是姓。
中文名蚩
chī
蚩
虫
BHGJ
ziai
10
屮一虫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蚩,虫也。从虫之声。[1]
说文解字注
蚩,蚩虫也。
蚩字今补。此三字句。谓有虫名蚩也。叚借为氓之蚩蚩。毛传曰。蚩蚩、郭厚之儿。玉篇曰。痴也。此谓毛诗。又曰?也。此谓叚蚩为?也。
从虫。㞢声。
赤之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赤之切。《韵会》充之切。?音妛。虫名。《六书正譌》:凡无知者,皆以蚩名之。
又蚩尤,人名。《书·吕?》:蚩尤惟始作乱。注: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蚩尤旗,类彗而後曲,象旗主所见之方下有兵。
又侮也。张衡《西京赋》:蚩眩边鄙。
又騃也。陆机《文赋》:姸蚩好恶,可得而言。
又蚩蚩,敦厚貌。《诗·衞风》:氓之蚩蚩。
又姓。《通志·氏族略》:蚩氏,蚩尤之後也。
又《集韵》敕豸切。音弛。虫伸行。《广韵》:从㞢。《六书正譌》:别作媸、嗤,非。
《集韵》同蚩。详蚩字注。蚩字右下从冫不从丶。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头 | 小韵 | 声符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拟音 | 声调 | |
上古音系 | 蚩 | 蚩 | 之 | 之 | tʰjɯ | |||||
广韵 | 蚩 | 蚩 | 赤之 | 昌 | 之 | 平声 | ||||
蒙古字韵 | 蚩 | tʂ'i | 平声 | |||||||
中原音韵 | 蚩 | 笞 | 穿 | 齐微齐 | 齐微 | 阴平 | ||||
洪武正韵牋 | 蚩 | 摛 | 抽知 | 二支 | 支 | 平声 | ||||
分韵撮要 | 蚩 | 痴 | 穿 | 几 | 第三几纪记 | 阴平 |
上中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ȶʰ | i̯əɡ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之 | ȶʰ | ǐə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之 | ȶʰ | jəɡ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之 | tʰ | jiəɣ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之 | th | jəg |
魏 | 之 | jəї | ||
晋 | 之 | jəї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tɕʰ | i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tɕʰ | ǐə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ɕʰ | i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ɕʰ | i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śh | ï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ɕʰ | ǐə |
参考资料
1.蚩·汉典网